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四十二章求教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了几句就直接切入了正题,讲明了来意。

    薛渭陈述事情经过时,杨坚不断张口喘息着,不时还剧烈咳嗽一阵。一旁的杨英侍立在床边,听见父亲咳嗽便端起痰盂为父接痰。父亲吐完痰后,杨英又拿起锦帕为父亲小心擦拭嘴角和胡须。

    待薛渭讲述完毕。杨坚喘息了一阵,用嘶哑而虚弱的声音说:“无锋此子,可以说是个侠士。你用大义相示,他必为所用。而若用手段驱使,必适得其反。本来他已经表明归附朝廷,自然不会再起二心,你们又何必解除他的军权?经牢,在这个。事情上,你操之过急了。”

    “是,是。老大人所言极是,这事是学生考虑不周。”薛渭身为老太尉的心腹,自然知道老太尉从很早以前就欣赏张锐,也不时对其提拔。即使后来张锐拒绝回军参与内战,他也没见老太尉说过一句怨恨张锐的话。

    杨坚又喘息着说:“要解决无锋之事不难,只要能给他一个满意地答复,他自然不会与朝廷继续作对。”

    薛渭心里虽对老大人这番话不以为然,但仍想听听老大人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于是问:“请问老大人,如何才能给张锐一个满意的交

    杨坚又咳嗽了一会儿,吐了两口痰,才说:“周延目无君父,杀之有功而无过。赦免随同起事的将士,保证今后不追究他们的罪责。你们只要能做到能让无锋相信这两点,洛阳、西京的兵势自然无

    “让他相信?学生怎么才能让他相信呢?,薛谓也知道,自周延杀了手持天佑帝亲发特赦令的史万岁后,朝廷的信誉一落千丈。他即使同意老太尉的建议,也没有办法保证能让张锐们信,朝廷今后不会追究他和跟随他起兵将士的罪责。

    杨坚似乎累了。闭上眼睛问道:“老夫听说属国新韩和百济有了摩擦,可有此事?”

    “确有此事!”薛渭赶紧把这事汇报一番。原来,在帝国长期刻意挑拨下,新韩和百济两国的关系一直十分紧张。帝国之所以要挑拨新韩和百济两国的关系。也走出于对自身周边安全着想。两个相邻关系不友好的属国,总比他们走得亲近对帝国更加有利。而且在可能需要的情况下,也能利用其中一国去压制另外一国。

    在帝国内乱前。新韩、百济两国虽然关系紧张,但也能保持冷静和克制。可帝国发生了内战,并且战事一连年余也没有分出胜负。两个多年敌视的国家,就有机会彼此宣泄仇恨了。据报今年初,这两个国家就彼此在边境地区不断制造摩擦。两个月前,新韩开始出兵攻打百济,战火甚至波及到辽东带方郡的一些地区。

    “让无锋去处理此事吧。”杨坚听薛渭讲究,也没有睁眼直接道出了自己的建议。

    “这,”薛渭领悟不出其中的含义。让张锐担任主帅攻打新韩、百济两国?那打完两国之后又该如何处置张锐?

    “你还有别的事么?”过了片刻,杨坚没有听见薛渭告辞,又睁开眼询问。

    “尖大人,还有凉公发布拨文之事该如何处理?”薛渭也不好再问张锐之事,把话题又转到欲要起兵清君侧的凉公等人身上。

    杨坚睁着昏花的老眼。深深地看了薛渭一眼,轻叹了一声,说:“这事你去找霄鹏商议吧。你们记住,只要有了利益,再坚固的同盟也会破裂。”

    “是!老大人请好好休养,学生下次再来看您。学生告辞了!”薛渭见杨坚实在疲乏。不敢再打扰,于是起身告辞。

    杨坚也未挽留。只是让杨英代为送客。在出府的路上,薛渭悄声问杨英:“阿座,我调你回上都,你可有怨言?”

    “呵呵,”杨英笑了两声说,“我调回上都能就近服侍父亲,哪儿有什么怨言?”

    薛渭拍了拍杨英的肩膀说:“放心,调你回军机防务处任职也是暂时的,待战事结束后。近卫军统领一职还是你的。”

    “多谢大哥。”杨英连忙行了一礼,表示感谢。

    “自己人还谢什么?”薛渭一把扶住杨英,详装怒意地说,“你是不是不把我当大哥了?”

    “大哥说的是。小弟矫情了。”杨英知道薛谓的脾气,也不再客套。

    薛渭自拜杨坚为师后。有空就来上都太尉府串门。对太尉府上下的人都十分客气,特别是对杨英兄弟几个更是恭敬有加。

    他不顾年龄差异,硬要杨英等人叫他大哥。

    后来,杨英要满十八岁时。薛谓又主动找来杨英。提出今后两人合伙做生意。杨英正在苦恼今后单独立户,自己该怎么挣钱养家时,薛谓就送上门来,杨英自然马上答应合伙。而且薛渭还提出,杨英只管出本钱,生意上的事情都由他来打理,赚的钱两人平分。这让没有时间来管理生意的杨英。更是欢喜不已。他年纪虽然不大,但也清楚薛渭为什么要巴结自己。所以,他从不担心薛渭不讲信用。从那以后,两人合伙了近十年的时间。在十年间,薛渭用杨英给的数千金币本钱,帮杨英挣了几十万的红利。说白了,等于是白送钱给杨英花。

    也正是因此,当初张锐在军校时曾有意找杨英入伙做生意,杨英也没有答应。几年前。杨英见薛渭家里的生意逐年下滑,他又要分给自己红利,家境一年不如一年。于心不忍,提出要解除合伙关系。本来薛谓还不愿意,杨英就搬出要和张锐合伙做钱庄生意的理由。才勉强让薛渭答应散伙。

    不过,两人虽然生意散伙,但始终保持密切联系。杨英也把他当成了亲大哥看待,除了杨素和张锐,关系就属与他最铁。两人也在其他一些事情上有过合作,并且合作效果不错。

    望溪河之战的惨败,如果换成别人,不说军职不保,起码也是仕途无望。然而在杨素的运作下,他才仅仅被免去一级军衔和职务,调去姐夫麾下任职。薛谓又在周延洛阳屠杀前将他调回上都,一是让他远离是非,二是为他再次出任近卫军团指挥官铺路。对此,杨英也十分感激薛渭。

    送走薛渭后,杨英回到卧房。看见父亲杨坚像是已经睡着,正想退出门,突然听父亲叫他:“阿座,过来。”

    “是。”杨英几步来到床前,轻声问:“父亲可是要喝水?”

    杨坚一把拉住儿子的手,说:“阿麾,你今后不要再与薛渭有来往了。”

    “呃?“杨英楞了一下,他完全没有想到父亲会这样吩咐他。他知道父亲以前一直对薛渭信任有加,视他为心腹亲信。这时,怎么突然让自己不与他来往呢?难道是刚才薛渭无意间得罪了父亲?

    杨英正在心里猜测,就听父亲杨坚又说道:“薛渭此人志大才疏,你跟他关系过密迟早会遭牵连。以后你只要好好跟着你二叔,前途自然不会有大碍的。”

    “志大才疏”?杨英也是第一次听父亲评价心腹亲信,没想到却会给薛谓这么一个评语。在他看来,薛谓是个很有心计之人。而且行事风格很符合自己的胃口。

    所以要他选择,他宁愿选择跟薛渭一起共事,也不愿意只听从身为长辈杨素的安排。

    “父亲”杨英正要为薛渭解释几句。不料却被杨坚出言打断:“阿麾,不要以为你与薛谓做过的那些事情父亲不知道。你们自认为行丰机密,旁人不会知晓,但岂能瞒过为父?”

    “什,,什么事?孩儿,并没有与薛大人做过什么出格的事。”杨英心里虽惊,但这时也只有硬着头皮不认。

    “唉!“杨坚叹息而道,“你与薛渭合谋刺杀虞士基、高颖、潘景郑等人之事情。其实为父早就知道了。”

    “啊!?”杨英惊得面如土色、身如抖糠。他完全没有想到父亲提到这件事情。这件事情就只有薛渭和他两人密谋协商而定,而且找去刺杀行刺之人不是当场自杀,就是事后已被处理。应该没有第三人知道这事,父亲是从什么人那里知道的这事?难道薛渭还给别人说起过这事?

    杨坚用枯瘦的手拍了拍儿子的手背,安慰惊恐不已的儿子:“阿麾。那件事为父知道你是想为为父着想。所以,为父也没有怪你的意思。但为父要让你明白,事情即使自认为做得滴水不漏,也有泄漏的可能。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今后要是为父不在了,你要切记做任何事情都要三思而后行,不要被别人利用了还不知道。而且行事尽量光明正大,以奇治正,只能逞一时之快;以正治奇,始终才是正道。”

    杨英听了父亲的肺腑之语,也不由流下眼泪,默默地点头。

    这边薛渭出了杨府,便匆匆赶去曹臻的府上。本来曹臻已睡下,听到薛渭来访,连忙重新穿戴整齐出来相见。薛渭也没有废话,直接把从老太尉那里得来的话,对曹臻复述了一遍。曹臻一听抚掌大笑,称赞说:“真不愧是老大人啊,一席话便解了我等的烦忧。”

    薛渭连声催促询问:“老大人是何意思?你又有何良策?”

    曹臻收住笑声,把自己的想法全盘道出。薛渭一听大喜,曹臻想出的这个办法,一能分化了凉公等人的同盟。让他们的关系逐渐恶化。二能把张锐也引入这些人的纷争中去,等他们斗得两败俱伤,朝廷再以大义为名一举解决他们。三则,如果此计可行,即使杨素以后回朝,也无法撼动自己与曹臻的地位。最后,如果此计实现,数年后,也许自己的既定目标就可以实现了。正可谓是一石四鸟之计,实在妙不可言。

    正在薛渭兴奋之时,曹臻轻咳了一声。提醒说:“此事解决方法是有了。不过能不能让内阁通过,我却没有把握。”

    薛渭一皱眉,问:“你是怕虞士基从中阻扰?”

    曹臻点点头说:“他毕竟身居承相之职。他要是不答应,也许也会影响到其他一些人的反对。”

    薛渭阴沉着脸,说:“大不了,我们让他也像宇文苞一样的滚蛋。”当初,正是他与曹臻的合作抓住了宇文苞的把柄,才把他赶下了台。薛渭深信,只要两人再一次合作,搞虞士基下台也是小事一桩。

    没想到,曹臻连连摇摇:“虞士基和宇文苞不一样,他是陛下的太傅。即使给陛下面子,我们也不能让他这个时候下台。”

    “那你说怎么办?”薛渭有些不耐烦地问。

    曹臻捋着胡须分析说:“虞士基在内阁里并没有支持者,所以不怕他与旁人串联。在这件事情上。最有可能与虞士基一起持反对意见者。走进夫人和庞演两人。只要我们把这两人的工作做通,虞士基就孤掌难鸣了。”

    薛渭沉吟了一下说:“庞演那边应该不难劝说,但进夫人就不好说了。”

    曹臻一拍几案,说:“那我们就主要去做通庞演的工作。至于进夫人。她能答应最好,如果不能答应也无所谓,只有她与虞士基两人反对。也无法阻挡我们七人通过的议案。”现在内阁中,刘掉、那士政是薛渭的人,李进、陈泰是他的人。因此,只要说中的任何一人,就已经符合内阁决议通过的条件。

    薛谓也站起身来说:“好!事不宜迟。我们连夜去劝说庞演。明日内阁会议前,我再去跟进夫人提一下这事,争取明天内阁会议上通过这个议案。”

    经过一夜的苦劝,出身庞公家族的庞演终于答应支持薛渭、曹臻二人的提案。第二天,内阁中果然只有虞士基和洗夫人反对,只是他俩也没有办法阻拦这份提案的通过。几天后。一份由上都内阁通过,且由天估帝亲自签著的命令送到了张锐的手上。(未完待续)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