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十八 一地鸡毛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并没有那么多存款。那么钱从哪来?保险。这是甄妈妈手里唯一可以变成钱的东西。经常听甄妈妈说她童年的故事,她的爷爷奶奶,她的姥姥姥爷,他的叔叔舅舅,他们诡谲云变的过往。甄妈妈心里,应该是没有安全感的。所以,她有存钱的习惯,买保险更是她的一大嗜好。也正是她的这个嗜好,救了甄晓雅姊妹,并且让她们姊妹从来没有过为钱苦恼的成长记忆。基本上在她们缺钱的时候总有一份到期的保单,可以让她们小小的挥霍或者用来投资做生意。这次,它又派上用场了。唯一遗憾的是,甄妈妈的这份保单还没有到期。不想太多,也再不能给自己留下遗憾。当天晚上,她就把保险单给了甄晓静,让她去买房。

    因为甄妈妈最大的遗憾是,甄晓静在市里没房子。安家镇离市区不远,开快车一个多小时就能到。现在,即使农村人家娶媳妇,对方首先就会要求市里有房。再加,即使农村人,渐渐也看透了局势,在市里买了房子只赚不赔,就冲着这点也得买啊。所以到现在,安家镇在市里有房买房的大约也有半数以上。

    甄晓静家是少数几个市里没房子的人家,甄晓静也是甄家姊妹几个唯一在市里没房子的。这是甄妈妈的遗憾,也是她心里过不去的那道坎儿。那个甄晓静红肿着眼睛守着她哽咽的深夜。甄妈妈又看见了那道坎儿。其实,甄妈妈的辛苦和付出大家有目共睹。她真的已经尽力,已经精疲力尽。没人怪怨她,守着妈妈哭泣的甄晓静也决计想不到这些。这不是甄妈妈自己心里过不去吗!没有人逼她,没有人怨她,她只是过不了自己心里那道坎儿。

    那个时候的甄妈妈仿佛是一只鸬鹚。没有渔夫驱使,但她依然主动地,把怀里抱着的,嘴里叼着的,爪子里抓着的,一点点给了儿女。行了吗,行了吧?还不行!现在,她正在掏自己的嘴巴,抠自己的喉咙,她呕吐着要把胃里藏着的那条小鱼,最后一条小鱼奉献出来。她的心,就是她的渔夫。

    关于子女买房甄妈妈心里留下了一大堆遗憾。甄晓雅母女聊天经常回忆起甄妈妈买房的经历。01年,刘中禹单位在桃源小区集资买房,均价一千二。那个时候,甄妈妈手里有钱,一度动心想买房。她算了算手里的钱,尽够给姊妹五个,一人买一套还绰绰有余。但那时孩子们都太小,并且都还上学,未来是个什么样谁也说不清,她也只是说说算了。

    甄妈妈想买又不想买。想买,是因为要是现在给孩子们买了房,等他们大了,成家的时候自己也就老了,那时就不用再操心房子的事儿了。不想买是因为,五六套房子放到这,一时半会儿也住不成。能租出去还好,这要是租不出去,闲置了,还不如把钱存银行有个利息吃。

    再说,要是把钱都买了房子,她手里基本就空了,五个孩子不吃不喝还是不花销。还有啊,等孩子们大了想干点儿啥需要投资,自己一点忙帮不上也不行,她还得想想日后的事儿。

    关键是老甄走的时候,还留下一屁股抹不清的债,银行贷款还没弄利索。这边买了房子那边要是追着要账可就惨了。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若是银行知道了,必定把这几套房子拍卖了还账,那时可真就竹篮打水一场空了。甄妈妈最怕的其实是这个。

    犹犹豫豫没买房。可是,每次来桃源小区,甄妈妈忍不住遗憾,就跟甄晓雅叨叨:晓雅,你说,当时要听你的话,我的钱足够买一整个单元的。唉,谁知道房价长得这么快。

    妈妈,不提以前的事儿了,咱现在多少也都有房子住。还老提它干什么。甄晓雅说。

    我这就是叨叨叨叨,甄妈妈说。甄妈妈叨叨是有原因的。十六年后的桃源小区,每平米已经卖到了一万二,比当年整整涨了十倍。当年的甄妈妈手里有个百儿八十万,差不多的确能买一个单元。现在呢,也就能买其中一套。桃源小区在二环以外,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这也是妈妈当年犹豫着没买的原因。可现在,车水马龙俨然省会东南又一个市中心。一来一去,这帐可真不敢细算,搁谁谁心疼。

    后来,甄家姊妹陆陆续续长大,尤其是两个儿子,眼看就到了娶媳妇的年龄。甄妈妈又动了心想买房。安洪波开车,拉着甄妈妈和甄晓雅大姐儿俩还有一鸣转着圈看房子。这次不买真不行。孩子们说大都大了,尤其是一鸣,二十出头,说娶媳妇就娶媳妇,到娶媳妇的时候再买房子岂不太迟,万事要赶早,这其一;其二,房价像个疯子,张牙舞抓地长,甄妈妈挣的钱根本赶不上房价的涨势。甄妈妈怕,这一涨再涨的,最后连给两个儿子买房的钱都不够了。

    她当时最希望的是姊妹们住的近些,有事儿相互有个照应。安洪波拉着一车人到了市郊的庭院深深:联排别墅,楼上楼下,屋顶花园的楼下还有个石板小院。简直人间天上,价钱也便宜,甄妈妈动心了。可是,买房子不能说动心就买,一打听,这个小区处于泄洪区,赶着没涝没灾的年头还好,可是谁能担保永远没水灾,过不几年下大雨山洪暴发,这房子瞬间就能顺着山洪化成泡影,于是没买。

    再后来有一天,一家人聊天又说起买房子的事儿,甄一鸣说,他有个朋友,人家就不怕这怕那的,也在庭院深深买了套别墅,人买的早,买的时候也就三四十万,现在,好几百万。一家人听了面面相觑,小小老百姓谁能料到这些,只不过量米下锅看天吃饭罢了。买了的赚了的是侥幸,没买没赚的,还是因为自己最知道自己手里有几个大子儿。大家唏嘘一阵感慨一声也就过去了。

    甄妈妈当时还看上一个小区外边的临街二层。就在小区门口,小区居民出出入入必须从这里经过。甄妈妈颇具商业头脑,说,这个地方买了,随便做点儿啥买卖都挣钱,楼下店铺楼上住人方便的很。一问价钱比当时的房价还便宜不少,要了名片留了联系方式,回头一打听这个小二层属于临建加违建。为什么价钱便宜,原因在此。咨询行家,人说,这种房子买了不保险,逮那天国家让拆你白没办法,太没保障了。于是又没买。

    每次回老家,都要经过这个小二层。十几年了也没拆,倒是真有胆儿大的,买了来开起了小饭店,人来人往生意十分红火。老甄家人看了只有眼气的份儿:唉,这世道真的是撑死胆儿大的饿死胆儿小的。

    在各种综合考虑之下,甄妈妈最终在靠近市区的二环边儿上分别给甄一鸣甄一鼎买了房子,这算是了了她的一桩心愿。可这个地方,也有遗憾,地理位置远远不如桃源小区,比当时的价钱却贵出好几倍。那为啥不再去桃源小区买房子?甄妈妈倒是想,可那时的桃源小区已经今非昔比,价钱飙到没谱。甄妈妈手里的钱怕是根本买不起了吧!

    就这样,一错两错,甄妈妈这里无论如何使劲儿挣钱,哪怕再加上她手里的存款,也飙不过疯狂的房价。那钱被一而再地稀释。到最后,甄妈妈发现:越是努力越是远离目标。当年可以买整整一个单元的豪情最后化作这个省会城市边边角角的几个小户型。

    还好吧,即使小户型也还有几套,妈妈说村里好多暴发户,当年就没有远见卓识,以为几十万块就是钱了,捂着那些纸票票,最后孩子结婚娶媳妇,人就要求市里买房子,可他们手里的钱却连一套房子都买不起了。有鉴于此,再加痛定思痛。后来,甄妈妈果断把她手里的存款又抢购了两套小房子。从此后,她手里就再没了像样的存单。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