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在李承宗的坚持下,决定再分兵2万步兵给姚启圣作为主攻力量。Www、qВ⑸、cǒm/他自己则按姚启圣的建议带兵先行沿和田河南下,准备随时阻截阿普杜拉哈的援军或者逃兵。当然最主要的是按事先的计划,准备合围莎车城。
大明的兵器和火枪、大炮优势十分明显就怕阿普杜拉哈不出战,如果姚启圣能顺利沿河南下,李承宗从东往西,两军合围,阿普杜拉哈等只怕只剩下翻越昆仑山进入克什米尔。
现在唯一的悬念是在哪里决战,姚启圣的2万兵骑兵,2万步兵和2万民夫能不能压制住正面战场。
姚启圣第二天继续折腾,这次他的目的不是吓唬敌人,而是吸引注意力,顺利掩护李承宗南下。直到李承宗的队伍消失在视野里才让军士们休息。第三天一早,姚启圣就下令攻城,阿克苏城并没有阿普杜拉哈的主力,为了显示大明军队的实力。朱显波让两万步枪骑兵尽可能完全展开成三排,后面跟着假冒的二万骑兵,步兵则在左右和正后方稳定阵脚。
这种布阵姚启圣没用过,军营那些身经数战的老兵也未曾见过。而在姚启圣的心里是要彻底发挥步枪的作用,让这些蒙古人感受大明的厉害,挫一挫他们的信心,有利于将来的归顺。这些有姚启圣的独创,也有朱显波的嘱咐。朱显波从李承宗任兵部尚书的那一天起就向军队灌输这种高压姿态以期不战而屈人之兵。
阿克苏的守军对于明军似乎也有一种恐惧,姚启圣前两天的折腾让他们相信了大明的西政军四十万也许是真的,而阿克苏一个小城又远离首都莎车,阿普杜拉哈并未使出全力防守,只安排了不到三万人,而且全部死守,没有派兵出来迎击。姚启圣的大军于是得以顺利来到阿克苏城下。
没有任何单挑场面,姚启圣也不会。步枪骑很快一字排开对准城墙上的蒙古士兵一顿猛射。习惯了马背上游牧生活的成吉思汗的后裔们也只有那些权贵从传说里听说过大明的火器。而当看到身背子弹袋,不断装弹射击的大明骑兵时,他们傻了。几乎没有还手之力。如果守军头领知道明军的战法,一定会迎击争取部分机会的。如今只有挨打的份,很快城墙上下死横遍野。
很快姚启圣意识到,步兵必须提到阵前来,因为翻越城墙是步兵的强项。而步枪骑身后的那两万民夫几乎没有任何用处,只是壮壮威而已。
六万对三万,大明还有两万支步枪,阿克苏城和以前朱显波亲自指挥的战斗一样毫无悬念。不到五天,阿克苏城阿普杜拉哈派驻的守将就在将士死伤过半后带兵弃城而去。
进驻阿克苏城的姚启圣并没有乘胜追击,而是派人四处寻找木头打造渡船。四处散布谣言,大明军队将渡喀什噶尔河直逼莎车。这时候那两万假冒的民夫终于派上了用场,战场用不上,这收集木料打造船只的事情确实用的得上。
很快姚启圣的骑兵、步兵推进到三岔口,而两万民夫却留在了阿克苏城。这一次,姚启圣启用的战术又出乎意料。他一方面派人联络从东线南下的李承宗,一方面派出大量探子四处搜索阿普杜拉哈的主力,而与此同时又作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决定暴露自己的势力,让阿普杜拉看清楚自己确实只有区区6万人,而且两万已经在阿克苏成了民夫。
于是派出锦衣卫散步谣言,大意是准噶尔乘哈密空虚之际大举南下。李承宗慌忙回援,姚启圣只剩孤军在这茫茫沙漠。之所以要这样做,也是为了掩护李承宗,姚启圣当然不希望阿普杜拉哈的主力找到李承宗并与其决战,这不是贪功的问题。而是李承宗年事已高,加上是皇上的重臣,一旦出事,自己又是主张分兵的祸首。
散步准噶尔南侵的消息,可以很好的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