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云龙前世在潮州呆过一段时间,对潮州的功夫茶比较喜欢,重生之后接触的生意人大部分是港台来的,功夫茶在港台也非常流行,而且更加讲究,郑云龙也跟着见识了一些东西,特别是有一次,他见识到红泥炭炉的煮茶方式,就深深的喜欢上了,这时候还没有后世那些电磁炉出现,大部分人还是跟进时代的进程,用电炉煮茶,就是用电阻丝发热的那种,不过郑云龙还是更喜欢红泥炭炉的煮茶方式,觉得更加接近古人的味道,上一世他是没条件,怎么方便怎么来,这一世他决定坚持原汁原味的煮茶方式,有一次他甚至脑子抽了一下,觉得白居易的《问刘十九》诗中提到的红泥小火炉是煮茶的,是不是我们的白大诗人搞错了?后来还是觉得自己太局限了,这种小火炉不是我们厨房里那种普通的灶具,应该就是用来待客,放在桌上或者是几上温酒煮茶的,它既可以温酒,也可以煮茶,想想诗人还是蛮会享受的,外面天寒地冻,在家里和一二知己吃着小菜,温着小酒,能写不出好诗吗?现代的红泥小火炉越做越精致,甚至还有点工艺品的感觉,生火的方式也更加简单,一小块固体酒精就可以完成古人繁琐的生火方式,只是木炭肯定还是沿袭古人的木炭,商家卖的最好的木炭就是青冈木木炭,其次还有一些就地取材的果木炭,比如荔枝木这些。煮茶泡茶其实就是另外一种风雅,也是一种文化,一种生活的品味,一整套流程下来。什么茶师净手、什么滚水热罐、甘泉洗茶、烫杯滚杯、关公巡城、韩信点兵、敬奉香茗、叩茶礼、乃至最后的闻茶香、闻杯香都有一定的讲究和礼仪,这套礼仪被岛国人学去称之为茶道,并且流行开来,以致现代好多人觉得茶道是源于岛国,其实是他们当年派出的遣唐使从大唐学回去的,当年的大唐可是周边国家学习的榜样,被称作茶圣的陆羽撰写了《茶经》三卷,《茶经》是一部很权威的着作,从茶的分类、品质、产地、种植、采摘、制茶等方面都有一整套技术和独到的见解,至于烹茶煮茶还不是最主要的。当年的岛国人学了一些东西回去,再融入他们自己的一些文化习惯,就成了他们的茶道,这就和我们现在的留学生一样,从其他国家学习一些先进的东西回来,在国内学以致用,不过从国外学回来的东西回到国内,最好还是不要生搬硬套,否则有些东西也是不符合国情的。
郑云龙一边泡着茶,一边天南海北的吹着牛,一边心里在想着给这两兄妹做什么样的安排比较好?刚才的闲谈之中他也问了,陆勇现在是一个小组长,每个月连加班费工资在500上下,陆艳稍微少一点,兄妹俩的工资相差四五十块,他们俩的强项是做鞋,自己也没有开鞋厂的打算,重新学习一项技术,还是要花一定的时间,学徒期的收入也是一个问题,陆勇现在都是做父亲的人了,养家糊口是男人的责任,给点钱也不现实,一是有施舍的味道,二是对兄弟姐妹们的个人发展没有任何一点好处,安排做管理吧,关键是他们文化水平不高,做管理人员有点勉强。鞋!鞋!郑云龙的脑子里突然灵光一闪,还是做鞋!自己有一个维多利亚服装公司,卖服装的同时也可以搭配着卖鞋,只是这个鞋用不着自己去生产,可以找厂家代工,前世的阿迪、耐克、百丽等,都有很多代工的订单,就拿我们后世大家最熟悉的苹果手机,所有的工厂生产环节都是代工,其实自己只需要成立一个设计工作室,除了设计流行的款式之外,还得编制一整套生产工艺和流程,再把这一整套东西发给合适的代工厂,就可以坐等自己的品牌效应带来的收益了,所以郑云龙只需要维护维多利亚服装公司下面所有品牌的市场信誉和价值,感觉公司还得再改一次名,把服装改成服饰,服饰的范围就更广一些,既包括服装,也包括鞋帽,甚至皮带领带等,看来重生也不是万能的,还是有一些思维的局限性。想通了这些问题,郑云龙就开门见山地对陆勇兄妹说出了他的打算:他计划在维多利亚服装公司下面成立一个服饰事业部,事业部包含行政、财务、设计、采购、品牌维护等一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