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间有着某种不为人知的联系?
宋慈的脑海中充满了疑问,他再次召来衙役,决定更加深入地了解王三的家庭情况。衙役对本地的人员情况了如指掌,他回答道:“王三家中有一位年迈的父亲,王老汉。由于王三的妻子早年离世,王老汉便独自一人抚养着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在王老汉的这几个子女中,大儿子颇为出息,在隔壁县做些小生意,日子过得还算不错。二儿子因为家境贫寒,选择了入赘别家,如今就住在常州城里。至于王三的情况,之前已经向您禀报过了。而王老汉的小女儿,不知为何,在十五岁那年投井自尽了,这件事在当时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听完衙役的叙述,宋慈心中的疑惑更重了。王三家中既然有一位年迈的父亲,那么这具焦尸是否就是王老汉?如果是的话,那王三又为何没有出现在家中?这起案件似乎隐藏着更加深不可测的秘密,宋慈决定继续深入调查,揭开这层层迷雾背后的真相。
宋慈眉头紧锁,继续追问道:“王老汉如今年岁几何?”
衙役恭敬地回答道:“如今已是六十有余的高龄。”
宋慈心中一动,又问道:“那王老汉此刻身在何处?”
衙役思索片刻,回答道:“听说前几天被隔壁县的大儿子接去享福了。”
宋慈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他立即说道:“不对,此事必有蹊跷。你速去隔壁县,找到王老汉的大儿子家,务必将王老汉带回。若我所料不差,这焦尸极有可能是王老汉本人。”
衙役一听此言,不敢有丝毫怠慢,立刻前往隔壁县寻找王老汉。
然而,两天之后,衙役返回时却带来了一个令人意外的消息。他向宋慈禀报道:“大人,王老汉重病在身,现在无法前来。”
宋慈心中疑惑更甚,他追问道:“那你是否亲眼见到了王老汉?”
衙役犹豫了一下,回答道:“回大人,我并未亲眼见到王老汉,是王家大儿子这么说的。”
事情发展至此,宋慈越发觉得此事非同小可。所有线索似乎都指向了一个谜团重重的方向,但表面上却又看似一切正常。他心中不禁暗想: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案件再次陷入了僵局,仿佛一道无形的屏障挡在了宋慈面前,让他无法窥见真相的全貌。他只能将手中所有的线索和细节如同拼图一般,反复拼凑、思考,试图找到那缺失的关键一片。
就在这时,一个念头突然在宋慈的脑海中闪过——王老汉那个投井自杀的小女儿。这个曾经被遗忘在角落的线索,或许正是解开这起案件的关键所在。
于是,宋慈决定对王老汉和他的小女儿进行全面的调查。他深入走访了当地的村民,搜集了关于王家的种种传闻和往事。经过一番努力,王老汉小女儿投井自杀的真相终于浮出水面。
原来,王老汉的女儿并非无缘无故地选择了轻生。她的死,其实是一场被逼无奈的悲剧。生前,她曾多次遭受王老汉的欺负和凌辱,那些无法言说的痛苦和屈辱,最终将她推向了绝望的深渊。
这个惊人的发现让宋慈的心中涌起了一股强烈的不安。他开始怀疑,这起案件的背后,是否还隐藏着更多不为人知的秘密?王老汉的女儿之死,与这起焦尸案又有着怎样的联系?
这就足以说明,王老汉的为人有违伦理道德。既然如此,他的几个儿子作为至亲,不可能对此一无所知。
联想到这起诡异的案件,宋慈心中涌起一个大胆的推测:若那具焦尸真的是王老汉,那么王三极有可能就是凶手。而王三之所以要狠下杀手,很可能是因为他无法容忍父亲对妻子的欺凌。
假如这些推测都成立,那么王老大作为家中的长子,很可能已经知道了父亲的不良嗜好。为了维护家族的声誉,他或许会选择为王三掩盖罪行。甚至,王三此刻正藏在王老大的家中,躲避追捕。
想到这里,宋慈决定立即行动。他以调查案件为由,对王老大的宅院进行了突击搜查。果然,在后院的厢房中,他们发现了藏匿的王三。此刻的王三,面色苍白,眼神中满是惊恐与绝望,似乎已经预感到了即将到来的命运。
在审讯的紧张氛围中,王三终于吐露了案件的真相,一切竟与宋慈之前的推测不谋而合。王三杀人的动机,源自王老汉对刘氏的欺凌。无法忍受这种屈辱的刘氏,决心与王家断绝关系,于是收拾包裹独自踏上了回家的路。然而,命运弄人,她在半路竟遭到了土匪的截杀,香消玉殒。
妻子的离世让王三对父亲充满了仇恨。他心中涌动着复仇的火焰,决定将王老汉骗至家中,用一块厚布将其捂死。为了掩盖罪行,他巧妙地将一个酒壶放入了王老汉的手中,然后点燃了房子,将王老汉烧成了一具焦尸。他精心布置了现场,伪装成自己酒后失火的假象,企图逃避法律的制裁。
在此之前,王三已经散布了王老汉被王老大接走的消息。于是,在罪行败露后,他找到了自己的大哥,坦白了自己的所作所为。王老大面对这一切,心中充满了无奈和矛盾。虽然父亲有错在先,但他毕竟是家中的长辈。最终,在亲情的纠葛中,他选择了帮助弟弟圆谎,试图掩盖这起骇人听闻的罪行。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宋慈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坚韧的毅力,终于揭开了这起案件的真相。等待王三和王老大的,将是法律的严惩和道德的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