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计 隔岸观火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掀起了一股淘金热。许多赶车前面去的人,一夜之间便成了百万富翁的消息不胫而走,于是吸引了更多的后继者,潮水般涌来。

    随着淘金者的日益增多,竞争日趋激烈,除了矿脉成为角逐的对象之外,品质好的适用的淘金用具及生活用品也成了抢手货。

    德国犹太人莱维·施特劳斯也来到这个巨大的竞争场,他带来的不是淘金工具以及所需的资金,而是他原来经营的线团之类的缝纫用品,和他认为可供淘金者作帐篷用的帆布。

    一到目的地,缝纫用品便被一抢而空,这使他认识了当地的裁缝,可帆布却一直没有卖出去。

    莱维没有投入淘金者的竞争,而是冷静地观察眼前周围所发生的千变万化。莱维静静地等待着,他相信,他面前将会出现他所寻求的机会。

    这机会终于被莱维等到了。一天,莱维和一位劳累的矿工坐在一起休息,这位井下矿工抱怨说:“唉,我们这样整天整天地拼命地挖呀挖呀!吃饭、睡觉都怕别人抢在前面。裤子破了也顾不上补,在这个鬼地方干这种活儿,裤子破得特别快,一条新裤子,穿不了几天就不能再穿了……”

    “是吗?如果有一种耐磨经穿的裤子……”莱维顺着他的话音说到一半就停住了。帆布不正是最耐磨的布料吗?对!就这样!他一把拉住那位矿工就走。

    莱维把矿工带到他认识的裁缝店里,对裁缝师傅说:“用我的帆布给这位工人做一条方便井下做工穿的裤子,你看行吗?”

    “当然可以。最好是低腰、紧身,这样既方便干活,看上去又潇洒利落。”裁缝师傅出主意道:“行,你看着做好了,一定做结实耐穿。”

    第一条牛裤的前身——工装裤就这样诞生了。由于它美观、大方、方便、耐穿、实用而深受广大矿工的青睐。

    在此基础上,莱维不断地改进和提高工装裤的质量,逐渐演变成一种新时装——牛仔裤,从加利福尼亚矿区推向其他城市,从美国推向全世界。莱维成了闻名于世的“牛仔裤大王”。

    “以治待乱”,“以静观动”,静观其变,直到事态发展到有利于自己的形势,再见机行事,从中获利。在激烈的商战中,要想少花本钱,多赚利润,“隔岸观火”之计当随时运用之。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如果当年莱维不假思索地投入淘金大潮,而不是“以静待哗”,“隔岸观火”,冷静地观察,寻打自己的突破点,那么“牛仔裤大王”恐怕也就不会是莱维了。

    [处世使用范例]

    以臣驭臣,皇帝随处有亲信

    清代的雍正皇帝执政时,让手下的人互相监督,以此来驾驭群臣。他还暗中安插密探,四处巡访,即使是巷尾街头的民间琐事,他都能马上知道。

    有一次,雍正让广东巡抚傅泰暗中察访广东布政使王士俊。傅泰认为皇上十分信任自己,便尽力察访,并向雍正密报说:“王士俊很能干,办事勤勉快捷,担任藩司的职务十分称职。但是,从他的言行来看,似乎有得意骄横的迹象。”

    不料,雍正又暗中叫王士俊监视傅泰。有一次,他在王士俊送来的报告上批道;“傅泰的看法自以为是,你认为是这样吗?他这个人的品行怎么样?心里面有什么志向?办事的才干怎么样?领导下属是不是公私分明?你要秉公如实地向我报告。”

    这些批语是叫王士俊悄悄观察傅泰的为人。王士俊并不知道自己也受到傅泰的监视,他在给雍正的报告中说:“傅泰心里没有主见,对事情不置可否。偶尔发表意见,也是平平常常。据说他在办理广东海关陈炳文、范九锡、潘栋、高维新和柳大本五人的事时,向每人收取了三百两白银。我不敢说傅泰的品行是廉洁的。”

    33-雍正

    有个叫王云锦的状元,一次上早朝回来,同他的亲戚朋友玩纸牌,发现有一张纸牌不见了。

    第二天上朝时,雍正问王云锦昨天干了什么事,王云锦如实说了。雍正笑着说:“不说谎话,是真正的状元。”说完,他从袖子中抽出那张纸牌交给王云锦。雍正甚至还知道一个被引见的官员刚买了一顶帽子。

    雍正的这些做法,使他手下的人个个都以自己是皇上的亲信,但却知道人人又都处在皇上的监视之下。大臣们的一举一动,全在雍正的掌握之中,因此,满朝文武官员都担心祸及自身,为人处事都格外小心谨慎。

    驭臣之法,重在平衡大臣间的力量,使其互为钳制之势。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