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提要]

    此计是一条间接的侦察谋略,它提醒我们对于有怀疑的事情要了解清楚,等明了以后再行动,否则会一败涂地。

    [原文]

    疑以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

    [译文]

    有可疑的情况,就要侦察确实,情况完全掌握了,再行动;反复侦察,是发现暗藏敌人的重要手段。

    [解析]

    “打草惊蛇”用在军事上,似乎有些牵强。但其实质是要通过反复侦察,模清敌人意图,了解对方弱点。侦察的手段很多,有火力侦察,夜间侦察等,数不胜数。作战指挥,善于侦察是十分重要的。“打草惊蛇”一般来说可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敌情不明,需通过各种手段去“打草惊蛇”,“引诱敌人来打枪”从而发现敌人的情况,或引蛇出洞,加以消灭;二是敌情已明,而方准备尚不充分时,不可冒然行事,“打草惊蛇”,扰乱自己的部署。什么时候应该“打草”,什么时候不该“打草”,全凭当事者灵活掌握。

    在商战中,“打草惊蛇”之计可引申为:对竞争对手或市场情况缺乏了解、尚有可疑之处时,应当了解清楚后再行动,可以采取各式各样的有意的行动,来了解竞争对手或激发潜在的市场显现。

    因此,务必经由刺探,观察对方的反应,而后,再拟出有效的对策来。

    战要慎,知在先,商战中要想达到“慎战先知”的境界,就不能不时常使用“打草惊蛇”之计。

    [兵家使用范例]

    假人试探军情

    1956年,埃及向全世界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这个宣言引起英、法、以三国与埃及之间的苏伊士之战。

    当时,出兵干涉的英法两国,先派伞兵部队,空降于苏伊士河口的波特赛得。然而,那些空降部队,事实上是木制与橡胶制的假人。

    英军为什么打出这招?不用说是为了探查埃及军的防卫状况。不知情的埃及军队,立刻集中炮火,猛烈攻击这些假人。

    埃及的防卫机密为之曝光。英、法联军就此掌握了埃及的火力与军队布防的实情,立刻对埃及军发动攻击,使其防备顷刻瓦解,为日后的空降、登陆战,打开有利的局面。

    [商战使用范例]

    亚科卡的策略

    在商战中,必需了解竞争对手,了解市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制人而不制于人。

    1982年,濒临破产的美国第三大汽车制造公司克莱斯勒,在亚柯卡的经营下,终于走出了连续4年亏损的困窘境地,但如何使企业重振雄风仍是亚柯卡苦苦思索的问题。

    亚柯卡根据克莱斯勒的实际情况,决定出奇制胜。...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