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提要]

    “关门捉贼”,是指对弱小的敌军要采取四面包围,聚而歼之的谋略,如果让敌得之人脱逃,情况就会十分复杂。这里所说的“贼”是指那些善于偷袭的小部队,它的数量不多,却破坏性大,所以对这种“贼”,不可让其逃跑,而要断它的后路,聚而歼之。

    [原文]

    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

    [译文]

    对弱小敌人,要加以包围,歼灭;对付垂死挣扎的敌人,如果纵其逃去,而又穷追猛赶,那是很不利的。

    [解析]

    所谓关起门来捉贼,并不是害怕贼人逃走,而是恐怕逃脱的贼人会被别人利用。何况逃走后的贼人,也难以深追。为了避免敌人的引诱之计,对于贼人突然来袭,要把他看成是神出鬼没的敌人。也就是他们看作有疲劳我方的意图。

    在古往今来的战争史上,“关门捉贼”之计的运用层出不穷,变化多端。小到将一两个敌人引进房间,来个地地道道的“关门捉贼”;大至将分散孤立的敌人成师、成团地分割包围起来,功断敌人的援应,断绝敌人的退路,关起门来打狗,紧扎口袋歼敌,诸如此类的例子举不胜举。

    “关门捉贼”之计在商战中可以引申为:对于弱小的竞争和易于争取的顾客,应当设法将其包围起来,才易于战胜或争取他们。或者提供全面完整、优质系列服务,让顾客的各种需求均摊在本企业或某一地点得到充分满足,不让钱财外流,这也是“关门捉贼”在经营上的灵活运用。

    [兵家使用范例]

    消灭祸根

    采取“欲擒故纵”之计,是因为算准对方即使跑了,也不足为患,甚至大利于我方。

    与此相反,若是让对方逃跑,只会造成有害无利的结果,那时候就要下决心斩草除根——这就是“关门捉贼”的目的。

    战国时代最大的一次战役——“长平之战”,就是最好的例子。

    公元前260年,秦将白起,率兵50万,赵国将军赵括率军40余万,会战于长平。

    其时,白起先假装战败而逃,诱敌深入,然后切断赵军补给线。

    赵军被分割为二,粮食又耗尽。赵括为了突破困境,身先士卒,领兵突击,被秦军射杀身亡。留下的数十万赵军,尽失战斗意志而投降。

    白起面临如何处置这些赵军的问题。他说:“以前我军攻陷了上党,那里的人民不愿意成为秦国之民,统统逃回赵国。这些赵国士兵,何时变心,也难以预料,为了不留祸根,只有把他们全部杀死。”

    他就这样用计把赵军几乎全部活埋了。在40多万赵兵中,获准回赵的只有240个小兵。这一仗使赵国一下子失去40多万壮丁,造成国力快速衰退的结果。

    入吾彀中,便得主动

    1947年3月,蒋介石在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失败后,改为向陕北和山东二个解放区作重点进攻。他把张灵甫这张王牌投进了山东战场。

    张灵甫是整编74师师长,这个师是蒋介石嫡系的五大主力之一。它原是蒋的“御林军”、南京卫戍部队,后经美国军事顾问的特种训练,才改装成为第一个全部美式装备的精锐美械师。1948年8月调出南京,作为进攻解放区的主力。它是蒋介石打内战的主要资本,屡次受到蒋介石的传令嘉奖。因此,74师被国民党吹得神乎其神,什么“74师装备最精良”、“中央军只有74师能战”、“有74师,就可以统一全中国”等等。蒋介石把它看成一张王牌。

    张灵甫,毕业于保定军校四期步兵科。身材魁梧,一张长方大脸,高鼻梁,右腿受伤残废,手里常常支一根桧木文明棍。他为人骄狂暴躁,拿破仑、希特勒是他崇拜的偶象,他还善于走门路找靠山。军校毕业后,从一个营长一直上升为军长。担任74师师长,受到蒋介石的器重,更是神气十足,不可一世。自吹“有74师,就有国民党”,并发誓:“一年之内不消灭共产党,死无葬身之地。”这次受命来到山东,更是目空一切,狂妄至极。

    陈毅、粟裕领导的华东野战军,根据战场情况和中央军委的指示,决定诱敌深入,将主力再后退一步,集结在莱芜、新泰以东,待机歼敌。

    蒋介石得知后,以为解放军怯战而退,便立即命令几十万国民党军队展开全面进攻,企图一举歼灭我华东野战军主力。

    47-张灵甫

    我主力后撤,国民党各部开始北犯,其中以张灵甫的气焰最为嚣张。张灵甫自恃装备精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