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4节:我的虔诚所向1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曲和女,1987年生于成都。曾是《四川青年报》校园记者、《中外少年》特约记者。"榕树下"社团编辑。曾获第六届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赛一等奖。有作品收录于春风文艺出版社的《岛》书系。

    那个发色火红的男人终于还是在一片明艳无比的金黄中猝然倒下,生命结束得如同他画笔下绽开的那些疯狂。让我不断地想起2003年夏天在西北大地上的漫长行走。一落一大片的向日葵,在明晃晃的阳光下株株挺直了身子向上长。神似那个男人画笔下疯狂的灵魂。然而他如此干脆地就结束以如此疯狂的方式换来的生命却是我始料不及的事实。

    西北大地上的日落从一开始就蔓延出大段大段的黑色,在广袤的土地上漫卷成一种铺天盖地的绝望。如果我的记忆还没有被某些强制性的因素去要求遗忘的话,那我分明记得多年前有过一位诗人傲然坚定地站在同样的绝望中承诺过——即使是仅凭一双黑暗赋予的眼睛,也要用它来寻找光明。如同六十年代"垮掉"的那一代看见人们在高架桥下仰望上苍,最终得以发现一座灯火通明的住宅摇摇欲坠。所以这样的承诺的确在过去的某一个时刻让习惯了黑暗的我们欣喜得有些睁不开眼睛。不过到最后那个诗人还是用一把斧头去寻找了些别的什么东西,留我们在原地不知所措。

    原来承诺不过是瞬间绚烂的烟火,决绝地向着光亮陨落。

    2003年的岁末被无限拉长,以供人们怀念那些一年来发生的看上去深刻却终将被遗忘在岁月角落中的故事。我媚俗地站在冬日的烟灰色中回头观望一年来斑斓的时光。眼看着时间如此良好的延展性坦然地铺展出一地可笑的万劫不复。

    比如2003年年初清冷的街道上路人口罩下边戒备的脸与2003年年末闹市里麻木的眼并无实质上的区别;比如仍有大多数孩子不得不在"爱"的名义下牺牲今天以期待换取一个不确定的将来;比如大部分人依旧被迫和自愿地放弃远方和梦想为柴米油盐碌碌奔忙,并且教育他们的下一代也理应如此。

    于是理智告诉我,时间堆积的不过是量变而非质变,或者质变已经向我们所期望的相反方向义无返顾地发展下去。而我的情感却仍然期待多少年积聚的民族危机感能在某一个亮灰色的巨大决口上奔涌而出。

    我记起前不久看过的一本关于"文革"的书,关于一个灰暗、荒凉的年代里的精神贵族。最末的时候女主角"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提着草编的菜篮,身穿用蜡染的土布缝制的白地蓝花的长裙。这样的衣服看不出时代的特征,仿佛她总是固执地把时光拉向一个悠远偏僻的地方,她说她很高兴看见青年时代的老朋友,这使她想到过去,想到过去黯淡日子里有过的期盼。"

    但是,她说:"新的时代却没有以我们想像的面貌出现。"

    所以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