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最高驻军将领当然不是指沈大将军,而是指袁翦了。也就是说人家并不瞒着袁翦偷偷摸摸,好像把公粮变了私粮似的,那太也有失大儒光明正大的身份了。
不过相对的,两个儿子就不去上公开课了,而是可以在家里开补习班,愿意来的可以报名。名义上是梅若明和梅若坚水平不够,其实就是给沈家开了方便之门,让他们可以做一点非公开的事情,毕竟家庭补习班这种事都是私人的,并没必要非得先报给袁翦知道。
沈云殊心领神会,笑道:“梅老先生赤心报国,在下真是无任钦佩。正好军中通译不足,水平亦是参差不齐,在下明日就上报袁大将军,择日请梅老先生开课。只是两位世兄既是无事,前来江浙总要与此地的读书人有些来往,若住客栈未免不便。今日既是在下先遇到老先生并两位世兄,少不得近水楼台先得月,要请到家中住几日了。舍弟也是一心向学,若能得两位世兄近前请教,实是幸事。不瞒老先生,在下虽是行伍之人,也晓得读书重要,亦想向两位世兄请教,还望两位不要嫌弃粗人。”
他说着就喊五炼:“快遣人去客栈取梅老先生的行李,速回去将园子里的书斋收拾出来,请几位入住。”
五炼不由得怔了怔。他刚才就在一边听着呢,梅汝清明明是婉拒了去沈府住啊,自己家大少爷这样,未免有点强人所难的意思了吧?
沈云殊瞪了他一眼:“还不快去!”五炼一身好武艺,素来稳重可靠,就是在有些关节上不那么通透……
许碧偷笑了一下,起身道:“既然这样,我先回去收拾书斋。”沈云殊就是要把人“强抢”进沈家呀,这样梅汝清就不必再向人解释为何会住进沈府了——没办法,秀才遇到兵嘛,除了被抢还能怎样?
沈家这么大张旗鼓地跑去客栈搬行李,袁胜玄那边自然立刻就得了消息:“碰到了梅汝清父子?”
“是。”他派去专门盯着沈云殊的属下回道,“沈大郎带着妻子外出,似是在茶楼里认出了梅家父子,之后说了几句话,就叫人去把梅家父子的行李全部搬进了沈府。梅汝清似是有些不愿,但沈大郎说,梅汝清通晓倭语,要请他在军中为斥侯们教授倭语。”
梅汝清的大儒之名,不仅是他会做文章,还因为他自少年起就喜游历,去过不少地方。据说他走过的地方越多,就越感慨于语言不同的不便,因此自己不但学了不少地方方言,还学了夷语和北狄话,想不到如今连倭语也会说了。
可是梅汝清学倭语……袁胜玄想一想这其中的含意,就觉得心里发沉。梅汝清当年学夷语,是为了劝夷人向汉,正是他在岭南的教化之功成就了他大儒之名;学北狄话那更不用说了,是因为北狄常年为患,只不过他还没去北狄,西北就被沈家平定了,所以这北狄话大概是没用上。
那他现在又学了倭语,这只怕就代表了他本人的意思——他觉得倭寇必要为患。
梅汝清一个人没什么可怕的,可怕的是他很有些景从之人。就像司俨一道奏折上去,一串儿人跟在他后头弹其所弹一样,不管出于什么目的,总归他是能引导一股力量的,否则他又怎么会想着去娶司家一个庶女?
如今梅汝清也是一样,那就难怪沈云殊像抢什么似的把人给先弄到了自己家里。且梅汝清还是皇后的族叔,他身后还站着梅家……
袁胜玄揉了揉眉心。沈家父子最初来江浙的时候,袁家并没有很把他们放在眼里。谁都看得出来,皇帝是忌惮沈家在西北的势力,想借袁家之手削弱他们。
开始事情也进行得十分顺利。沈家父子总共只带了五百余人,在江浙数万大军中根本掀不起浪花,甚至沈云殊自己都险些死了,若不是被冲喜救了一命……
一想到冲喜,袁胜玄就有种想咆哮的冲动。沈云殊成亲那天,袁家都在等着看好戏。袁大少奶奶从沈家回来,兴高采烈地描述沈家如何用沈云安代为拜堂,以及娶进门的许氏虽然年轻貌美,却“看着就福薄,是个守寡的命”。
结果呢?许氏进门,沈云殊的伤竟当真就好了。不仅如此,之后沈家竟还步步顺利,直到如今。袁胜玄原是个不信神佛命数的,可这会儿也忍不住要疑心一下,是不是那许氏真的命中旺夫?
“不能再拖了……”袁胜玄喃喃自语。单是一个司俨,他应付起来已经有些吃力,再加上梅汝清,朝廷对倭患必然就会重视起来。现在当然还不怕什么,但再拖下去,谁知道沈家父子又会做出什么来?
抗倭?倭寇当然是要抗的,但抗倭的只能是他们袁家,不能有沈家什么事儿!沈家这些日子,未免也过得太顺心了。
沈家的确是过得顺心,尤其是沈夫人。
“我正说要去拜访夫人,怎么倒劳动夫人登门了?”沈夫人一进客厅就笑起来,先问厅里伺候的丫鬟,“上的可是白茶?董夫人就爱这个,不爱龙井茶,可别上错了。”
丫鬟忙答道:“奴婢都记着的,是沏的白茶。”
董夫人端庄的脸上就露出了笑容:“你每日管着多少事,还要记得我最爱白茶,也未免太费心了。”
沈夫人笑道:“别的事我也不记,你就这点爱好,我记一记又何妨?你我的交情,难道我爱喝什么茶,你不记得不成?”说着还四处瞧,“怎么没带三姑娘来?上回我看她喜欢那刻葫芦,这回特地叫人从西北带了几个好的,还有些小玩艺儿,都是那边的东西,倒也有些野趣,都等着给她呢。”
董夫人脸上笑意就更深:“今儿是来给你家二少爷贺喜的,你倒惦记着她呢。”
“我不惦记她惦记谁。”说到沈云安,沈夫人也是笑得眉花眼花,“倒是安儿,只是一个秀才,说来贺喜,我就不好意思了。”
董夫人摇头道:“别说‘只是’个秀才,这却是进身之阶呢,在这上头把基础夯得实了,下头才好去应秋闱。这秋闱是最难的,自来都说乡试难,会试易,殿试更易,必得秀才做得扎实了,才好晋身。”
她娘家夫家都是正经应试出来的,说的话自然是经验之谈,认真说了一番才道:“原说要给你家二少爷荐个书院,不过听说你家大少爷请了梅家大儒在家里住着,这倒是极好。我娘家妹子就嫁在梅家族中,晓得这位梅大儒学问极是扎实,近水楼台,让二少爷多多请教,必定获益。”
沈夫人忙道:“可是我忘记了,你家跟梅家还有亲的。只是这位梅老先生性情有些——也难怪的,他原本不想来我家住,是我家大郎硬请了来的,这些日子都有几分不悦,只说要去营里给那些斥侯们教授倭语,并不肯久居。倒是他两个儿子甚是客气,与安儿倒还说得来。”
沈云殊硬请梅家父子的事儿都传遍整个杭州了,甚至还有传言说教授倭语也是他硬逼着梅大儒做的,梅大儒怕倭寇当真为患,只好答应了。
董夫人对这种无礼行径是有些不悦的,但她向来有话会在当面说,这会儿沈云殊不在,她若是批评起来就成了背后说坏话,这却有悖她的准则,便只得不谈沈云殊,道:“泥人也有三分土脾气呢。不过梅大儒是明理之人,只要二少爷诚心求学,时日久了,他自然就会接受。且梅家两位公子也都是学问扎实之人,先请教他们亦是极好的。”
沈夫人连连点头。她心里挂念的却是另一件事,见话说得差不多了就轻咳一声:“说起来,安儿自己知晓上进,我也就放心了。如今我操心的倒是他年纪也到了,这大事尚未定下来……”
这件事其实两人已然有几分心照不宣,董夫人对于沈云安一举得中秀才心里也是满意的,微微笑道:“二少爷年少有才,又自己上进,谁家得着这样的女婿不高兴呢?”
沈夫人便笑道:“若真如此,我可就要请媒人上门了。”又道,“原这些话该是我去贵府上提才是,只是我心急。若夫人觉得这样失礼,明日我再登门拜访。”
董夫人不由失笑道:“这又是何必。只消儿女们过得好,我难道还硬要挑你这个礼不成?”其实她今天的是不想来的。沈云安不过是中了秀才,送一份礼过来也就是了。正如沈夫人所说,这亲事原是该男家先登门提起的。
只不过一听说梅大儒进了沈家,董大人就力逼着她往沈家跑一趟,打听打听梅大儒在沈家究竟做什么呢。董夫人这辈子学的就是以夫为天,纵然再不情愿,也只能登了沈家的门。她一个妇人家,也不好去见梅家父子,只得托沈夫人转送一份礼。
“说起来都是亲戚,只是梅大儒如今也不见外人,我家大人也只得叫我过来了。”董夫人很知晓自己丈夫的德性,他是见了哪一边都要讨好的,梅皇后的家人自然更不能放过,更何况还有姻亲,名正言顺。
她管不了丈夫,也不想管,由得他去吧。说起来胆子小倒是不会招来大祸,至于将来董家还能不能再上一步,其实与她没有多大关系。她现在只想把最后一个女儿嫁好,然后董家有什么日子,她就过什么日子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