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索尼音乐的模式,实际上并不是典型的akb模式。akb模式是典型的内部竞争模式。通过舞台、握手会等等,积累粉丝人气,然后用粉丝的力量把自己推上去。运营的意志,和粉丝的意志形成冲突的时候,以最后数据为准。也就是说,就算运营不喜欢,一样可以上位。但运营为什么不喜欢?还不是因为利益不够?选举、选票的确很促进销量,但仔细研究这个经济模型,就会发现选举本身的消耗也很大,利润率实际上是不够高的。我们的所有偶像经济,都依赖大量的人力投入。能够获得最高回报率的,当然是各种cm,尤其是顶尖厂商的cm、代言、品牌合作等等。而这种,所表现出来的是人气和厂商的意志。运营的意志毫无疑问会向厂商意志倾斜,而akb的粉丝们未必吃这套。厂商只看人气、形象、人设,而这些,并不是akb系能够完全把控的。对于厂商来说,akb系的人设能吃得动的不多,偶像、元气这些属性,以及强烈的竞争性,冲动,并不是厂商所需要的属性。但是,这却是目前akb的粉丝们很吃的属性。因为,太过典型的偶像人设所针对的人群,消费力是不足够的。akb的模式,也许现在、明年、后年就是顶峰吧。在发展中,凭着大家的意志和士气,在不断看到进步与成长的时候,也许能维持漫长的成长期。我也敬佩秋元康桑至今的努力,但我不认为这种模式能够持久。”
“当看不到持续的大的进步,进入到维持期和收割期,产生的问题就会明显起来,矛盾也会加剧。这种模式的问题就在于,资源的不匹配。akb的人数太多了,而分配上则必须遵循市场原则。akb的模式是中低价值偶像的堆集,从而形成集聚效应。对于外部,除了顶尖成员来说都不见得有什么价值,我是说广告价值。而对内部来说,必须通过大量的直接竞争,才能让自己到对内的顶尖队列中。为什么akb系出现了那么多恶性竞争?私联?以及各种事情……无非是中位层的团员想要上位只能不择手段,通过各种方式获取支持。看不到希望的下位成员,则想方设法去找别的机会,别的出路……而在这样的气氛中长期浸润的孩子,说实在的,我并不是很放心。”
“所以,我签的两个48系的,一个已经通过足够的努力拼杀出一条路来了。一个,则没有在这样的气氛中浸润太久。并且,她们加入绿光社之后,倒是无所谓什么时候开始新的项目,但我首先,希望她们以绿光社为平台,站在一个不同的平台上,看到不同的风景。”
“乃木坂之所以不同,也许就是因为,她们不是典型的偶像,不是典型的偶像人设。她们愿意承载这样那样的设定,是因为各种原因。尤其是目前人气排名靠前的,除了中元日芽香,没有完全典型的偶像人设,甚至不想当偶像,因为各种偶然进入到这行。然后,她们为了不让自己和队友失望,在拼命努力。她们没有那么清晰地区分阶层,而是融合在了一起,互相支撑着。”
佐久间的神色,似乎是有点神往:“让人感觉,并不是你们的选择,而是命运将她们的未来交织在一起。我喜欢这样的感觉。偶像的成长需要商业,需要资源,但乃木坂让人看到的,的确是不一样的东西。我想看到命运能够最终将她们推到哪里?”
“我已经从你们手里拿掉了生写和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