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的目的是:“为灌输革命精神,提高战斗力,巩固纪律,发展三民主义之教育。”《条例》规定:“关于军队中之政治情形及行为,党代表对党负完全责任,关于党的指导及高级军事机关之训令,相助其实行,辅助该部队长官,巩固并提高革命的军纪。”“党代表为所属军队之长官,其所发命令与指挥官同,所属人员须一律执行之。”“党代表有会同指挥官审查军队行政之权”,但“党代表不干涉指挥官之行政命令”,如果“认为指挥官之命令有危害国民革命时,应即报告上级党代表,但于发现指挥官分明变节或叛党时,党代表得以自己的意见,自动设法使其命令不得执行,同时应报告上级党代表及军事委员会主席”。在党代表与军队党部意见分歧时,“有停止该党部议决之权,但同时应将理由速行报告于上级党部及政治部”。“军事长官拥有指挥部队之‘能’,党代表拥有领导部队之‘权’。‘权’‘能’分治。”国民党通过党代表与军事主官并行的“党政双轨制”,将军权置于国民党的掌控之中,保证国民党对军队的领导。
第二、政治部制度。在部队设立的政治部,是国民革命军中执行政治工作并受“党的指导,根据党的主义、政策去训练士兵和民众的特设机构”。政治部起源于黄埔军校。政治部编设了总务、宣传、党务个科和编译委员会、政治指导员、政治教官等,并按组织编制明确分工。195年8月国民政府改编国民革命军后,在国民革命军8个军的军、师两级也都设立了政治部。在北方国民联军中,军和独立师以上部队也设立了政治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设立了政治训练部,后改组为国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总政治部下设宣传、组织、训练、党务等科及各项特种委员会。团以下则设立政治指导员,职权与同级军官相同。政治部主要任务是:对内,负责对全体官兵进行政治训练和指导党务活动,以使他们具有正确的政治意识,增强革命精神,遵守纪律,信仰主义,保证完成国民革命的使命;对外,负责宣传和组织群众,以实现孙中山提出的武力与民众相结合,使人民群众支持革命军队的行动。政治部控制着各军、师、海军局、空军局、中央政治军事学校及总参谋部和军需部中的所有党代表,指导军队中所有党、政治、文化和群众发动工作的开展,在权力系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第三、党部制度。黄埔军校、国民革命军均设立了公开的国民党党部,属国民党中央领导,下设区党部和区分部;北方国民联军也设立了最高特别党部,以此来加强对部队的控制。194年7月6日,成立黄埔军校特别党部,蒋介石等5人被选为执监委。各部处设有党小组,平均每小组约14人,党小组长负责监控学员的思想和行为,检查他们的阅读材料。国民革命军在连、团、师、军设立党部,旅、营级不设党部。在各级特别党部的组织构成上,团级以上党部设执行委员会,执委9人,候补执委人,分管宣传、组织和财务等,设监委若干。连级设队党部,只有执行委员会,执委人,候补人,不设监委。排、班级不设党部,只设党小组,设正副组长各1人。党部在党员中间开展教育活动,并以党纪约束党员。
党代表、党部、政治部三位一体。其中,党代表制是核心,其代表国民党对军队的领导,领导政治部的工作;党部直属于党代表,负责对党员的教育与监督;政治部负责实施思想政治工作。中国国民党通过这一制度建立了不同于军阀独裁的新式军队。这支军队具有进步的革命精神、高昂的士气,在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中勇往直前、所向披靡。抗日战争其时,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曾高度评价这种体制,说:“那时军队设立了党代表和政治部,靠了这种制度使军队一新其面目。一九二七年以后的红军以至今日的八路军,是继承了这种制度而加以发展。”
在这样一支军队中,胡宗南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进步很快。任职后,胡宗南随部参加东征,在作战中表现勇敢。何应钦说:“棉湖之役余率第一团与敌苦战,宗南弟以机枪连排长,掩护本团作战有功,自是即崭露头角,深为领袖所器重。”战后,他因战功被提升为机枪连上尉副连长,开始受到蒋介石的注意与赏识。
195年7月1日,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并对所辖军队整编,将各军统一整编为“国民革命军”。9月8日,蒋介石宣誓就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职,下辖三师九团,分别由何应钦、王懋功、谭署卿担任第一、二、三师的师长。胡宗南调升为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第二营少校副营长。数月之后,因战功晋升为营长。在国民革命军的两次东征中,胡宗南表现角立杰出,在黄埔生中崭露头角,受到许多人的推崇。当时黄埔军校流传这样一句话:“文有贺衷寒,武有胡宗南,能文能武李默庵。”这种说法虽有夸大,但胡宗南表现出较好的指挥能力与勇敢的战斗精神,这是事实。
胡宗南是一个非常有心机的人。他知道蒋介石是他的浙江同乡,就竭力巴结蒋介石。蒋介石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千方百计地在黄埔军校笼络与栽培效忠于己的青年学员,经常对学员训话。蒋介石还定期抽出时间,单独召见学员谈话,询问他们的籍贯、家庭、年龄与经历,考察他们的身体、思想与才干,给予鼓励与抚慰,从中发现了胡宗南,便有意加以培养。胡宗南与蒋介石一拍即合,对蒋介石言听计从,逐渐成为蒋介石最信任的得意门生。当蒋介石向右转变时,胡宗南坚定地站在了蒋介石一边,反对共产党。在蒋介石的眷顾下,胡宗南平步青云、飞黄腾达。
北伐战争打响不久,胡宗南就成为主力第一军中的上校团长。胡宗南指挥若定,屡立战功,更受到蒋介石的青睐。19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制造了四一二反革命事件,在南京建立政权。已经升任第一师少将副师长的胡宗南,伙同其他将领一首,发表《拥护国民政府清除共产党完成北伐通电》,支持、拥戴蒋介石。内心里,胡宗南对蒋介石的“清党”行为并不完全赞同,私下里对自己的亲信说:“清党在军队容易。问题在青年与农民。今后农民问题如不解决,中国的命运前途,是堪忧的。”可以说,胡宗南的这一见解一语中的,道出了国民党的致命弱点,显示出胡宗南的过人之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