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3年1月1日,这是《解放奴隶宣言》正式生效的日子。【全文字阅读】为了维护联邦的统一,此宣言实际上只解放被北方占领的蓄奴州的黑奴。在真实历史上,这一文件具有标识性的意义,为北方赢得国际舆论支持(主要是英国),并为军队赢得了逃亡黑奴作为士兵补充,这是一个此消彼涨的过程,有人认为这一天是南北战争的转折点。
然而,此时的真实情况是加利福尼亚已经被东印度公司闪亮登场的陆军占领了南、北、东三个方向的交通要道,三藩市都市区陷入重围,军需告急。更不妙的是南方这边已经通过了黑奴十二小时工作制,每周还有一天假日,更有8000万美元价值的强力注资,当北方宣传他们为黑奴所做的人道主义工作时,南方也在吹嘘他们的黑奴享受的工作环境甚至比北方大多数白人工人还要好。
南方奴隶主虽然顽固不化,但都是尊重法律的,既然出台了12小时工作制,他们就真的执行了,使黑奴的生活状况大幅改善。因此逃跑的黑奴要比真实历史上少得多。忠于联邦的德拉瓦州、肯塔基州、马里兰州、密苏里州和西弗吉尼亚州的蓄奴州则对自家贬值的资产表示不满,因为联邦内整体废奴的呼声日渐高涨,他们的黑奴很可能一夜之间无条件恢复自由身。因此这些州份不少议员在策划投奔南方。联邦的团结遭遇严峻挑战。
因为海路的畅通,战争物资不断补充,南方军队也是越战越勇,不断有战区的军队进入北方州,使北方的金融市场更是动荡。加州沦陷被视为战局对北方军不利的一个转折点,因为北方为此动员了十万大军和相应的后勤力量,因此削弱了其余战区的实力。
与《解放奴隶宣言》差不多时间生效的还有《宅地法》。美国西部拥有大量未开发的国有土地,为了利用这些土地,早在1860年美国国会就通过了这项法案,规定美国公民可以用极低的价格甚至免费获得至多160英亩的西部土地耕种权,并在所授权的土地上耕种满5年之后正式拥有它的产权。
由于南方奴隶主希望这个法案向奴隶主开放,所以代表南方利益的民主党一直阻挠这项议案,并在1860年由时任民主党总统布坎南动用了总统的否决权。现在,终于在林肯的主持下宅地法正式生效。这些得到土地的农场主将是北方政府忠实的拥护者,哪怕对手是深不可测的超级跨国大财团他们也要死磕到底。这些自己耕种的农民伯伯们对奴隶制深恶痛绝,你想,他们辛辛苦苦劳作,对方却用奴隶来干活儿,这哪儿说理去?他们那么高的成本能跟奴隶主的庄园竞争吗?
蓄奴州的军心被动摇,而自由州则更团结,美国跟温莎财团的较劲依然没完。(最新章节阅读请访问)
当以日本武士为主的东印度公司陆军在加州粉墨登场之后,美国向北约成员国分享了战斗心得,最受震动的要属俄国人,因为他们跟日军在远东战场上有直接冲突,本以为对方已经够难缠了,现在才知道,那是因为东印度公司还没亲自撸袖上场,可怕的液压榴弹炮还没动用。本来想进攻黑龙江以南的僧格林沁军队的俄国人立刻消停,主动向割据东三省的蒙古骑兵和谈,希望对方能成为阻挡清兵北上的步伐,而自己则全力防范可能在海参崴登陆的日军。
这一点俄军是多虑了,唐宁的战略是日军经营美洲战场,清军经略东亚战场,而且很长时间内不会采取进攻姿态,因为交通不便,战争物资要送到战场不容易,与其浪费力气,不如打防守反击。一旦整个大清的省际干线通火车,北极熊的好日子就到头了。连美国那么文明的国家都要被撕裂,侵略成性的俄国在唐宁的算盘里肯定是要被分裂的。
至于僧格林沁的部队,因为失去了沙漠之鹰的弹药补给,最近疏于训练,已经不足为患,等甘肃、陕西的少数民族收拾了之后再图之。唐宁甚至不打算狠狠地收拾东三省的叛军,正在考虑给东三省以极大的自治权,是真正的自治,不只是给个“自治区”的名号就行了。对于一个财团来说,最大的利益是要让资本主义超过民族主义,如果你要让俄国、美国、大清这种拥有超级大国潜力的国家太统一,对财团的安全非常不利。所以,让世界碎片化才是唐宁的努力方向,他也不会让大清太强大。
为了再次试探石达开和李秀成两人的忠心,朝廷命两人分别乘坐军用飞艇到京诉职,两人都硬着头皮去了,结果就是朝廷很满意,再次增加两只部队的fn-1855步枪数目,每只部队都达到了一万支fn-1855的水平,并辅以200门迫击炮,其战斗力已经达到进攻级水平。俄国人在东线的形势越来越糟糕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的俄国人在西线也遭到了危机,波兰叛乱了。被异族统治的国家最恨的就被强行征兵,就像意大利人恨拿破仑大帝时期的法国,就像大统一后的秦国跨省调民役修长城,波兰的年轻人讨厌死了去帮跟他们毫无关系的俄帝国打仗,所以,他们雄起了。在这帮波兰年轻人的启发下,波兰、立陶宛的高级政治家纷纷加入其中。
唐宁立即找到丹麦人商量对波兰进行军事援助。为什么找丹麦人呢?因为他们刚刚通过了新的宪法,即将在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实施新的宪法。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地区的南部生活着大量的德意志人,俾斯麦乘机表达了对丹麦的不满,两国关系恶化,正是温莎财团将丹麦人拉到世贸阵营的最侍时机。
唐宁向丹麦国王建议:“普鲁士至今没有加入与世...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