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肖子厚,陈无遇想起前天给韩瑾的承诺,便想着有空请这位销售主管吃个饭,毕竟让销售公司承担王雪儿家那10万元的清洁系统改造费用,当初是由韩瑾直接办的,也算是帮过自己的人。
想到这里,又想起自从2002年陈龙虎同志因病去世后,段惊鸿出任了长安市刚刚组建的长安文化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姚远接替陈龙虎出任了长安高新集团董事长,章文明却意外的被提拔为长安地产总经理,而古桥还是副总,李玉成虽上调到了集团担任财务部经理,但依然兼着长安地产主管财务的副总。如此以来,很多同事对古桥就有些非议,让本来心情就很差的古桥更加意志消沉。
在年底和来长安的秦唐见面时,两人听了陈无遇建设姓名库的思路,看了看已经上线的网站后,虽然觉得网站有些低档,但对这个创意和项目却非常看好。于是,三人议定,古桥和秦唐各出100万元,各持有40%的股份,陈无遇以管理入股持有20%的股份。至于各人具体用谁的名字持有,自行决定,手续由陈无遇派人具体办理。当时,已经担任世界智库理事长的秦唐当然都是全球视野,便提议将“姓名库”变更为“人类姓名库”,逐步上线外文版,服务全球用户。
手续是由陈无遇的二姐邢无州办的。办之前,按陈无遇的交代,二姐将自己的姓名变更为“吴舟”,取意草船借箭之舟。此后秦唐挂名执行董事兼经理;邢吴舟担任监事,起初都是按照陈无遇的安排管理公司日常事务,业务熟悉后就成了实质上的日常经营者。到2003年年底时,已经积累了1000万注册用户,其中活跃用户平均每天也保持在百万以上,盈利了300多万,主要是广告收益。就在这年年底,项目公司拟定了三年内在港股上市的方案,并同时引入了龙雨石兼任董事长的西海投资公司的3000万战略投资。公司再度发力,注册用户在2003年12月25日破亿,2004年4月1日上升到2亿,到2005年8月在港股上市时,注册用户已经超过10亿大关。作为全球知名的自然人数据记录服务提供商,在业界享有崇高的威望。因为其股东中有世界智库理事长秦唐的股份,而秦唐在全球经济及多方面的影响力巨大,长期受到各国政府和世界权威机构的信赖。
历经7年,到2009年4月时,注册用户已经超过40亿,成为全球最大的自然人数据记录服务提供商。公司一直秉持不以用户资料牟利的宗旨,只通过广告和组织各种社会活动获取利润,两年一届的世界金融论坛就是其主要的活动之一。
起初,姓名库的运营主体为长安猎头公司,秦唐成为执行董事后将长安猎头变更为“世界猎头”,迁址京都,公司上市后正式成为“人类姓名库股份服务有限公司”,世界猎头便作为股东之一单独运营。
再说2003年9月,长安地产成功上市后,杀出一匹黑马,李玉成成为上市公司长安股份第一任公司总裁,古桥还是长安地产副总,直到2005年5月章文明出事后,古桥才接任了长安地产的总经理,成为这家在天朝西北重要房地产企业的一把手。
当然,陈无遇在2003年,还是长安地产企业管理部的一名主管。章文明荣升总经理后,给古桥安排了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便是要将公司成立以来的所有制度进行系统汇编,统一发布实施。或许这项工作也是地产上市前的要求,当时古桥接到这个任务时,只是这么想了想。
制度汇编工作开始后,古桥牵头成立了编审委员会,自己任主任,几个副总是副主任,所有部门经理和一名职员为成员,聘请京都惠唐公司作为管理咨询顾问,进行了为其3个月的集中会战。在这场会战中,陈无遇承担了总编的角色。也即,他负责和惠唐公司对接,其实主要是和田学艺对接,对所有制度进行系统化。当时,全国尚没有任何房地产企业有这样的手笔,仅咨询费用就在上百万。记得有一次著名的房网联盟召开年会时,科王、万冯等一众大佬知道此事后,都赞不绝口,还和陈无遇亲切握手,表示能够通透的掌握房地产企业的内部运行规则的人,全国实在是凤毛麟角。
制度汇编的成果,是四本手册,分别是行政管理手册、人力资源管理手册、投资管理手册、工程管理手册。当这项工作完成后,章文明立即将这项业绩拉入了自己的功劳簿,还专门向姚远做了汇报。但打脸的是,当姚远想要制度汇编的电子版本时,章文明却无法提供,甚至古桥也无法提供。其实,是古桥给陈无遇交代过,任何人都不能拿走制度汇编的电子版本,毕竟这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姚远看很多天都没有拿到制度汇编的电子版,还让集团投资部的部长专门给陈无遇打了个电话。陈无遇当然首先向古桥汇报,古桥知道迟早要给,便同意了。
这部制度汇编,对天朝房地产行业后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内部管理的规范性方面。在此后的很多大型房地产企业中,掀起了一轮企业制度汇编的热潮,陈无遇曾作为兼职的管理顾问,收点管理咨询费,给这些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普及系统管理的思想和方法。足迹涉及大江南北,经常在周末飞来飞去。只是这些工作,单位的同事很少知道,因为他还是和以前一样低调。他在出版自己的小说和兼职提供管理咨询服务时,都用的是“孤云”这个名字。这个孤云,也就是他的网名“孤独云居”的简称。
后来,陈无遇编辑制度汇编的过程,还成为天朝房地产协会一位会长教材中的一个经典案例,讲给京都人民大学第一任总裁班的全体学员,包括那个坐在教室第二排低着头写散文、很不起眼的陈无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