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师建立的中华民国果真逐渐成为了军政府,可也正因为军政府的成立暂时保住了东北和蒙古,反而定都南京之后的国党政府,先是丢了蒙古,再丢了东北。
孙黄二人相互看了看,知道王永安绝不会改变主意,两人经过讨论之后,孙逸仙对王永安说道:“我二人原则上不反对定都京师,但需要回到南京之后与其他人商议一番。”
王永安笑道:“如此甚好,全国统一,需要所有人让出自己的利益,所有人的共同妥协才是啊。”
双方在浦口会晤两天两夜,私底下达成了“南北联合、遏制袁世凯、促进国家统一”的协议,随后孙逸仙与黄兴返回南京,并发电给袁世凯,他们愿意支持统一,希望尽快制定国家宪法。为了做好宣传,孙逸仙等人举行了盛大的记者见面会,他在见面会上表达了南方革命政府对国家统一的希望和对袁世凯一家独大的担心。
袁世凯也以都通电方式回应孙逸仙,他希望孙逸仙立即辞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一职,好让他名正言顺地成为中华民国大总统。于是双方在通电上打起了嘴仗,渐渐地这种电报打嘴仗的方式让大家看到了另一个阵地,通电阵地当真不失为民国一大特色。
而这些日子里的江北也在王永安的亲自主导下恢复江北民生建设,时间已经到了8月份,今年的江北大旱,再加上前一段时间江北数次大战,导致江北百姓的生活水平严重下滑。王永安为此深感自责,但好在以后不用打仗了,即便打仗也只是发生在东北荒无人烟的长白山地区。
自东北总督徐世昌提出东北开禁之后,闯关东(山海关)的百姓每年达到几十万,据统计1840年东北人口为300万人,1890年为600万人,1912年人口约为1900万人(其中辽宁人口便达到1200万人),1930年东北人口为3000万人。九一八之后,日本为了控制东北人口,起初采取了禁止向东北移民的政策,但随着太平洋战争的需要,日本从1940年开始强迫山东、河南、河北、江苏等强壮青年移民东北,每年达到上百万之多。(但在日本战败后,被强迫年轻移民近半逃回了老家)
王永安一边恢复江北民生经济,另一方面也给冯衡等参谋布置作战任务,要求此战应在东北拖住日本军队。尽管此时的中国的经济不如日本,但是如果战争持续时间越长,对日本越是不利,因此王永安对参谋部的要求便是,此战不求战胜日本,但求拖死日本。
8月底,袁世凯与隆裕太后达成了清室优待条件,其中主要有三大条,第一条是溥仪皇帝以外国君主之礼待遇住在紫禁城内,并每年拨发400万两银子,第二条是不允许收缴皇族财产,第三条是满蒙藏回各族与汉族平等不得歧视,保留爵位并保持信仰自由原则。
至此,全国统一脚步无可阻挡,中华民国的时代要来了,大清国彻底成为了历史。而耽误了历史脚步的王永安,此时此刻才稍微减轻了一些历史罪恶感,自己总算是做了一些好事,让历史走上了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