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提出召外兵进京诛杀宦官的初衷没有人知道,或许是因为他思虑不周,认为十常侍盘根错节,顷刻间难以覆灭,又或者他心中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
苏辰与袁绍的交情可深可浅,这几年来,他们经常有书信往来,每逢声张满日,佳节庆祝,双方都会互相备上一份礼物道贺。
可人心隔肚皮,当他得知袁绍提议他作为外兵进京时,他也弄不明白袁绍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不过他知道一点,此事对他利大于弊,所以他才急匆匆地往洛阳赶去,为的就是抢占先机,然后依时而动。
太史慈在上谷郡,徐晃在代郡,张辽在渔阳郡,三人距离涿县都不近,至少也需要几日的路程,好在张辽部全是骑兵,来去如风,所以他等张辽到了涿县之后,就直接出发了,至于徐晃和太史慈会在后面慢慢赶来。
当他接到何进的公函时,太史慈已经追上了他,这不奇怪,太史慈虽然远在归化城,可狼骑的标准配置就是一人三马,而且都是上等战马,追上他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至于徐晃的五万背嵬军,这是苏辰的后手,步兵行军速度缓慢,他也没有指望徐晃能够追上他,有张辽的三万汉影在手,也足够应付一些场面,真要应付不来时,徐晃也该赶到了。
何进同样弄不明白袁绍提议召外兵的目的,何进乃是屠户出生,即便当上了大将军,现在更是权倾朝野,号称何半朝,可他的思维方式仍然和世家大族不一样,所以在听到手下相继劝谏,甚至郑泰辞官之后,他的初衷也有所动摇。
尤其是何皇后与其弟何苗都不赞同他的提议,何苗劝说道:“大将军,我们当初一起从南阳来,出身贫贱,都是依靠宦官的扶助,才有今天的富贵。国家大事,又谈何容易,覆水难收,应该多加考虑。应暂且与宦官们和解。”
何苗的话来自于他骨子里的卑贱,即便权倾朝野,但是依然很自卑,这一点和世家大族出生的子弟完全不一样,何苗认为,他们能有今日,靠的是宦官,无论到了何种地步,都不应该与其撕破脸面。
坦白说,何进骨子里也很自卑,所以他才招揽名士为他效命,以此增加自己的自信,这也是袁绍这些世家子弟为何能深受何进信任的原因。
就在何进犹豫不决的时候,苏辰的上书到了,苏辰虽然是小世家出生,可那也是标准的世家子弟,也正是因此,何进对他的态度比较礼遇,正所谓三人成虎,既然苏辰和袁绍都赞同他的决定,所以他坚定了信心,再也不理会其余人的劝阻。
趁着外兵还没到京城这段时间,袁绍又提议何进在朝中与州郡任命亲信,罢免与宦官勾结的朝中大臣和地方官员,并且在皇宫之中都换上了何进的亲信。
这样还不够,袁绍甚至假借何进的名义给地方官员下令,逮捕宦官的亲属,将所有宦官亲属一网打尽。
苏辰紧赶慢赶,日夜不休,终于在半个月后赶到了洛阳,在此非常时期,大军显然不能随意入城,为此他出示了何进的召令,而后带着虎卫进入洛阳,为了安全起见,他依旧住在英雄楼。
王越乃是皇帝的剑术老师,如今刘辨当了皇帝,再加上朝中局势复杂,王越寸步不离地跟在刘辨身边,护卫左右。
苏辰住下之后,并没有急着去见袁绍或者何进,而是先让史阿给王越传信,让他回一趟英雄楼。
王越接到史阿的传信之后,等刘辨睡下之后就回到了英雄楼,见他回来,苏辰赶紧问道:“师尊,皇宫之中现在情况如何?”
王越听罢,叹息一声,答道:“哎,现在大将军与十常侍势同水火,十常侍为了自保,走通了太后的路子,太后要护着十常侍,大将军以及司徒等朝廷公卿要杀十常侍,现在双方都已经有所防备,局势一触即发。”
“师父会选择帮谁?”王越身为帝师,又怎么能置身事外,其实当王越推演出长生诀的后续功法之后,已经有归隐之心,只不过皇帝现在还需要他,所以才不得不担任皇帝的保镖。
王越遥望着皇宫的方向,说道:“为师的任务只是保证皇帝陛下的安全,朝野纷争于我如浮云,只要皇帝陛下不受伤害,其余人爱争什么与为师无关。”
王越说罢,又嘱咐他道:“星宇,你作为大将军召的外兵进城,估计十常侍很快就会得到消息,你切不可小觑这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