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濂满脸的不可置信。
他急急地冲上前去,一把揪住庾之侃的手臂。
“这真是你答出来的?我不信!这绝不可能!”
这时,一旁围观的族学子弟才看清了庾之侃手里的答案。
“他……他竟然答出来了!”
众人皆是和庾濂一样的反应。
又惊又奇。
“不可能啊,他怎么答出来的……”
方才和庾濂帮腔的人拽了下庾濂的衣裳。
“这定是巧合!运气罢了!这题可是……”
后面的话就没有接着说出来。
这题可是庾濂的老师所出。
庾濂的老师是谁,那可是和王导同师的大人物!
他出的题目,一个五岁的小毛孩怎能答出来!
若不是庾之侃作弊,就定是他走运罢了!
庾濂咬着牙放开了庾之侃,“对!你这小子竟这样走运!”
刘先生也很是震惊,他摊开自己手里的答案,将庾之侃的答案看了一遍又一遍。
这绝不是庾之侃走运,碰巧答出来的。
庾濂的答案是“诸葛亮借箭”。
而庾之侃答的是“孔明借箭,只欠东风”。
答得一模一样,怎么可能是巧合!
摆明了答题之人是熟读兵书,又通晓史事。
且还将出题之人的意思摸得透透的,才做出这个回答。
答题之人一定是知道出题的人并非庾濂,而且是故意在为难庾之侃。
所以他顺着出题人的思路往下走,再揣摩出了这个答案。
庾濂的老师出题时,刘先生也是在一旁的。
他是知道当时族学在讲什么课,才一时兴起出了这道题!
庾之侃见自己答对了,暗自松了口气。
“看来我答对了,那么接下来……”
庾濂哪里会不知庾之侃的意思,他深吸了口气,“接下来就由你出题罢!”
反正以庾之侃的才识怕也是出不了什么好题目。
庾之侃见他应的痛快,眼珠溜溜一转,就想到了一个主意。
“我且先回去好好想想,否则随便出了个题目,岂非要辱没二哥你了。”
见庾之侃这样说了,虽明知对方要耍诈,庾濂也不好再说什么。
庾之侃离开了族学,又马不停蹄地跑去找杨素。
杨素已经吃饱喝足,躺在树上晒太阳了。
“先生真是厉害!竟然这样容易就答对了!”
杨素哪里会不知道他的心思。
这小子恐怕是想求自己帮他出一题,来难倒庾濂。
见杨素没有说话,庾之侃便又道,“不知先生是怎样猜出来的?”
杨素双手枕着头,一大片郁郁葱葱的叶子刚好遮住了头顶的太阳,不至于刺眼,又能刚好洒些阳光下来。
他惬意地眯起双眼。
“你还没学兵书吧?”
庾之侃摇了摇头,“只学了《诗》,现在开始读三礼……”
“题目中的‘兵者,形于无穷’。出自《孙子兵法》的虚实篇,第九则。原话是,‘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
杨素慢慢地解释道。
“就是兵家常说的,用兵作战,虚虚实实,既要有真的地方,也要有假的。真假信息搅浑了,对方就没法摸清楚你的底细和目的。”
“出题之人选了这句话,也正是这个目的。他要让我们搞不清楚他出题的真正用意是什么……这样,即使你再聪明狡猾,难以回答。”
庾之侃这下有些明白了,“所以先生才会问我,族学里都讲些什么?”
杨素侧了下身子,看向树下的庾之侃,“这样的题目,庾濂不过才几岁,怎么想得到。所以,必定有人在背后助他……由此可见此人才学不凡。”
“之前就听说庾濂的老师名气似乎很大。向来名气大又有才学的人,一定会有些傲气。所以,他既然和你并无仇怨,就没必要真的给个难解的死题。估计只是经不住自家徒弟的请求,才出了这题……那么他一定会从你们常学的东西上下手,希望你能从中猜到答案。”
“但是,又不能太简单,不然,就是落自己和徒弟的面子了……”
庾之侃这下才恍然大悟。毕竟三国太过传奇热血,他们虽然年纪小,但是都多多少少知道些的。
如今听了这些话,就能想通了。
诸葛亮草船借箭一事,正是运用了这个策略。
“先生果真智慧!”庾之侃由衷地感慨。
杨素摆了摆手,多看些书,这些问题就自然迎刃而解。
也算不得什么大本事。
只是要拿什么问题回敬那人呢。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