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大明国防军这个编制,足以让蒙古诸部放下心来。
这些蒙古人逃到大明境内已有半年之久,对国防军的待遇自然早已摸清楚了大半。
仅国防军的单兵装备,就接近二十两白银,这还只是单兵装备,作为一个数量达到五万人的骑兵纵队,包括战马在内,即使不配备火器,军费都不会低于两百万白银。
用这么多钱打造出的军队,就算是真去当炮灰,蒙古人也愿意。
当然,李鸿飞心里清楚,开出这样的条件,最多只是打消了蒙古人心中的顾虑,要想让其彻底倒向大明这边,仅凭这些还远远不够。
蒙古人的贵族制度太过操蛋,只要不是没有任何活路,那些底层的老百姓基本都不会选择反叛。
一旦蒙古骑兵纵队成立,那就必须将这些贵族老爷,部族首领,踢出军队。
毕竟国防军中不养闲人,军队的指挥权无论如何,都不能交由这些不懂兵法战术的蒙古老爷们。
蒙古人担心明军将他们当炮灰,大明还担心这些蒙古人听调不听宣,关键时刻掉链子呢!
所以,想让这些蒙古贵族放弃军队指挥权,李鸿飞就必须给对方足够的利益。
而羊毛纺织技术,就是李鸿飞的一大筹码。
去年郑成功率领舰队出使欧洲,大涨大明国威的同时,也为大明带来了莫大的好处。
从欧洲聘请回来的科学家,马六甲海峡的归属权,军火买卖订单,羊毛纺织技术以及配套的设备跟熟练工人.........等等一系列的好处不胜枚举。
而这次李鸿飞亲临西北,主要也是为了将郑成功带回来的好处之一——羊毛纺织设备,落到实处。
国防军即将向俄满联军宣战,而且战略目标早已定好,那便是占领西伯利亚地区。
在蒙古草原上作战,李鸿飞倒是不太担心,可西伯利亚的低温天气,却是国防军如今难以承受的。
而解决严寒问题,有三种办法。
一是使用裘皮、貂皮等,制作防寒服。
可别说这些皮毛的产地都在满清控制区域,单就价格而言,也不是几十万大明国防军能消费得起的。
第二种方法,就是使用棉花,制成保暖能力不错的棉袄。
先不说如今棉花的主要产地在西域,即使比兽皮制品要便宜不少,但产量同样有限,无法满足国防军的需求。
还有一个更大的缺陷,那就是棉花制品(棉袄)太过臃肿,穿在身上极大地限制了士兵们的战术动作施展,尤其是以火器为主的明军士兵,穿上这臃肿的棉花制品(棉袄),战斗力绝对要大打折扣。
至于第三种方法,就是使用羊毛制品了。
羊毛纤维柔软而富有弹性,加上延伸性比棉花制品强很多,所以对士兵的战术动作影响相对要小不少。
而且由于卷曲的羊毛中,含有大量的空气,而空气的传热率非常低,能有效的防止外部冷空气的进入与内部热空气的散发,因此能达到很高的保温性,在保暖御寒方面,丝毫不比毛皮制品差。
更重要的一点,蒙古地区本就是丰富的产羊地,就地取材,价格甚至比从西域采购棉花还要便宜不少,而且货源方面也更有保证。
所以李鸿飞当初决定亲自前往西北,一部分原因,就是为了尽快落实羊毛纺织这个项目。
西北边境地区涌入了大量蒙古难民,说不担心暴乱那是假的,只有增加就业机会,让这些难民有事做,不用整日游手好闲,动乱的源头自然也就消弭于无形之中了。
而且战乱年间,连牛羊肉的价格都大幅度降低,更别说原本就一文不值的羊毛了,之前还担心羊毛成了军工品后,价格会大幅度走高,如今看来,只要有人愿意收购,不管多低的价格,都有人抢着出售。
毕竟是要满足几十万大军的需求,成本能便宜一点,总归是好的。
之前还在发愁,该将这个发财的机会交给谁,毕竟如今羊毛纺织技术,在整个亚洲也是独一无二的,任何一个行业,只要涉及垄断,就意味着源源不断的财富。
李鸿飞的根基在东南沿海,与西北地区的商人还真没太多交集,虽然给谁不给谁,完全是李鸿飞一句话的事,但如果能让其获取更大的利益,李鸿飞自然更乐意促成此事。
将羊毛技术,交给这些蒙古贵族,等于是花钱从他们身上买走了军队控制权。
这些排名末尾的蒙古贵族,难道真有争霸草原的雄心?
当然不是。
他们只是攒着资本进行整治投资罢了。
可以说谁开出的利益最高,他们就会倒向谁。
而这些利益自然不可能是权势,可以说无论他们倒向大明、巴图尔珲台吉、还是俄满联军,军权是别想了,最好的结局莫过于做个富家翁。
比财富,除了大明,又有谁能出得起更高的价钱呢?
所以当李鸿飞提出羊毛纺织这项技术后,在场的蒙古贵族当即就表示,愿意加入大明国籍,并宣布将之前在蒙古控制的区域,并入大明版图。
之前还扭扭捏捏,说要回去与各自子民商议一番,如今直接便一口答应,似乎生怕李鸿飞反悔似的..........
虽然这几位部族首领控制的区域并不大,而且还无法连城一片,但这对大明来说,已经是一个成功的突破口了。
在蒙古地区成功打入几颗“钉子”,无论蒙古诸部,还是俄满联军,都无法再阻止大明插手蒙古事宜。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当这几个部族首领宣布加入大明国籍后,很快得到了大明的“灾后救援物资”,不仅基本生活有了保障,官府还开始给这些部族的子民安排工作,瞬间从原本的客军身份,寄人篱下,转变成了主人翁,即使面对昔日同胞,那说话也是底气十足。
很快,双方会谈的内容,便在某些人的刻意传播下,传遍了大明境内的所有蒙古部族。
国防军编制,大明百姓身份,羊毛制品巨额订单..........
无论蒙古军人,还是普通百姓,又或者各部的首领与贵族,都能在大明这边,得到妥善的安置。
于是在李鸿飞出招后不到五天,拥有三万大军,五万多百姓的巴图尔珲台吉联盟,很快便缩水一半,一些中小型部落生怕投靠得晚了,好处都被别人分走了。
好在羊毛纺织才刚刚兴起,国防军更是需要短时间内完成订单,所以对后面投靠的蒙古贵族,并未作出太多限制。
在李鸿飞看来,即使所有蒙古人都投入到羊毛纺织行业,以大明对羊毛制品的需求量,短时间内也不会出现市场饱和的情况,而且就算大明市场饱和,不是还有海外市场嘛...........
李鸿飞抵达西北边关的第十天,终于决定正式接见,蒙古第一势力首领巴图尔珲台吉。
严格来说,这时候的巴图尔珲台吉,已经算不上蒙古第一势力了,手下兵将不到八千,而且之前战败南逃,没有携带百姓,所以除了这八千蒙古骑兵,巴图尔珲台吉已经没...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