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这样也好,你去奶奶就不去。”周银芝说,“只怕别人看见你上工了影响你以后上学。”
“不上学就不上学,家里劳力不够,我回来上工还可以多分粮食。”
“这个不行,上学还是要上的,至于说明天去送粮食,那是可以的,让别人知道我们爱集体,当集体困难的时候,我们积极帮助集体克服困难。”胡为强说,“只是健儿受伤了,再挑担子是不是有影响。”
“爹,没有影响的啦,你看,我像有伤的人吗?”胡天健连忙接话,“奶奶都快七十岁了,怎么挑担子,现在有吃不饱,万一在路上有什么闪失,那就后悔来不及了。”
胡为强听这么一说,也不在坚持自己的意见,半晌,说:“也好,就健儿去,与少年组的一起,到时候我与会计说一声,不要让他挑重了。”
商定,周银芝与胡天健睡觉,胡为强做箩。
篾箩是用竹子砍开,再砍成丝或者瓣,才可以做的。本来只有篾匠才能做的,可是叫篾匠做要开支,胡为强在解放前自己就学习做了。上半年农闲的时候,晚上或者下雨不忙,胡为强就砍了不少篾,等到用时就现成的。
因此,胡为强做两只箩,在明天四点的时候还是可以做好的。
经过胡为强在煤油灯下几个小时的紧张奋斗,到了次日凌晨三点半,终于把箩做好了。
朱三兰也起床煮好了南瓜粥。
距离四点还有半个小时,胡为强把家中的箩筐和扁担都找来,才把妻子、孩子叫起来准备出工。
这时候,胡映田的哨子也响了起来。
平时只有六十多人上工,这天却有七十三人。胡映田说,这是社员们的社会主义觉悟提高了。
一百二十多担谷子,就是一千多斤。七十多人,每人要挑两担子。本来青壮年力气大,可以挑满担子的,可是因为饿,大多数只能挑七八十斤了。
根据胡映田的安排,男劳力、年壮的劳力先挑走,先去就先上交,尽快上交了,也好回家分粮食。
胡天健在属于少年一组的,在后面等了一个多小时,才轮到称了谷子挑走。因为自己才刚刚上工,与几个十二、三岁的少年一组。
虽然说力气不是没有,肚子饿,而且会计照顾自己只挑了三十多斤,只是自己生前没有挑担过,扁担在肩膀上不知道怎么用。
人都走了,胡天健在会计的示范下终于把担子挑的三分象了。
三十斤的担子很轻,为了赶上前面的人,胡天健赶紧往前走。
走不多时间,却看见前面有个人站在路边。将近六点了,夏天天亮的早,没有太阳的大地上呈现空寂的光芒,只看见那人似乎是个姑娘,谷担子放在一边,身影好像是文可思呢。
嘿嘿,美女在路边,是不是要帮忙呀。
胡天健一阵窃喜,走过去一看,果然是文可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