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校书郎,我们给你送束脩来了!”李婉柔和李丽质一起说道。
时不凡看着李婉柔和李丽质身后的那两个壮汉,手里面都拿着一个大篮子。虽然看起来这个篮子不重,不过看着那两个壮汉都非常费劲的样子,明显这里面东西很沉重。时不凡哪怕不用太过深刻的物理学知识也都知道,这里面的东西绝对是黄金白银或者是别的什么贵重的物品。好歹时不凡中学物理也都及格了,没挂科。所以他非常清楚金属密度之类的知识。金银的分量绝对很重的,所以在这个小篮子里面绝对是一些贵重金属了。
时不凡马上问:“李婉柔郡主,李丽质县主,你们这个是什么意思?”
“时校书郎,我们跟着您学习读书,自然要送一些束脩啊!”李婉柔说道。
而李丽质也都补充说:“是啊!自古以来拜师都是要送束脩的,这个是自古以来的规矩。送束脩,代表了对师长的尊敬,代表了尊师重教,然后认真读书啊!”
时不凡小声说:“真是马后炮!”
时不凡这个有着一个历史学硕士学位的文科学霸,当然知道古代一些拜师的规矩,也就是送束脩。这个起源于孔子当年的一些例子,当年孔子收徒的时候虽然有教无类,不分出身高低贵贱。不过,孔子也不是不收取“学费”的,而是收了几串腊肉。当然,以当年春秋时期的经济条件,肉类这个东西价格也都不菲了,一般只有贵族才吃得起,所以在曹刿论战里面有一句话叫做肉食者谋之。也就是说达官贵人是肉食者,只有他们才吃得起肉。
孔子提出了这个要给几个腊肉,其实也不无是考验那些学生的想法。腊肉这个东西,说难得也难得,可是只要用心那还是可以弄到的。肉类虽然是贵族才吃得起,可是哪怕普通人只要努力用心去找,那也总能找到。毕竟野兔什么的是不少的,关键是你是否真心去找了。所以只要能够弄来腊肉,那代表了一片诚意。
当然,作为一种风俗习惯,任何事情也都有两面性的。和后世一些公职人员们通过过年过节办婚宴什么的事情来大肆收礼一样,这种事情用好了也就是不错的风俗习惯。可是如果用坏了,那可反而是在败坏风气了。
自古以来很多人也都在这个“束脩”上面做文章,什么趁着谢师宴送礼,还有很多父母长辈趁机给子女的老师送礼,然后希望获得教师多关注自己的子女。这个事情,在古代也都绝对不少。
可是,这个修文馆绝对是一个例外的情况。修文馆的教师,原则上都是兼职的,由修文馆的官员负责轮流讲课,并且每人负责一个科目。自从时不凡来了之后,讲课成了时不凡的专利,别的修文馆官员真的只能够去“修文”了。而在这种修文馆里面,教师可是没有所谓“束脩”的啊!哪怕时不凡当时过来的时候,这些皇族勋贵的学生也都没有给过时不凡什么“束脩”。
要知道有多少人别说什么收束脩,就算是倒贴也都愿意来教导这些皇子皇女们。有多少人想要当帝王的老师啊,甚至古代还有人总结出来了上为帝师,中为帝友,下为帝臣的说法。所以说能够当帝师,那可是祖坟上冒青烟了,你还敢问皇帝要束脩?当然,皇帝给你,那是赏赐,绝对不能算是束脩。教导皇帝,那可是你应尽的义务,不是人家求着拜师。
而这些皇子皇女们,其实也是这个道理。多少人想要来教书都没有资格,你还敢问人家要束脩?所以修文馆里面的官员可是没有束脩这回事的,时不凡来了的死活可没有这回事,别的官员也都没有。
“我来的时候,你们没有送束脩,别的官员来的时候你们也都没有送束脩。可是我开始讲课了,讲到了兵法了,你们终于来送束脩了?哼,两个马后炮。李婉柔,李建成的女儿。李丽质,李世民的女儿,你们来送束脩,是你们爹在背后让你们来送的吧?”时不凡想道。
这两个家伙的意思,时不凡明白。无非也就是李建成看到了这个兵棋推演和那些战争论的兵法,认为这是有价值的,非常有价值的东西,所以他想要过来拉拢时不凡了。虽然时不凡是李世民推荐过来的,可是这个又能够如何?修文馆校书郎不过是一个从九品下的芝麻官,所以李建成并不认为李世民对时不凡有多大的恩情,所以认为不过是给了一个九品小官,那并不是李世民的心腹,拉拢也都没有什么。反正自古以来官场商场,挖墙脚的事情多了去了,李建成也不排斥这些。反正也是一个九品小官而已,李建成不认为时不凡是李世民的心腹。既然不是心腹,那也都没有什么不可以挖的。
至于李世民,他现在肠子都悔青了,当初如果知道时不凡居然在兵学上面也都有如此高深的造诣,他哪里会推荐时不凡来这个修文馆,他直接把时不凡留在自己的天策府内。当时李世民只是以为时不凡战略意识很好,所以想要送来修文馆具体观察一下。可是没有想到时不凡居然才华比起他想象中的还要大很多,这样李世民后悔当初自己只是给了一个九品小官了。这种大才,应该直接留在天策府,现在送去了修文馆当了一个九品小官,那会不会岁时被人挖走呢?别以为李世民不会挖墙脚,李世民可是唐朝最会挖墙脚的人之一。他手下的那些天策府的人,几乎全都是他从别的势力那里挖墙脚过来的。而且几乎每一个被李世民挖来的人,都对他忠心耿耿。尉迟恭来自于刘武周,程咬金秦琼来自于瓦岗,可以说李世民绝大部分亲信多是从敌人那里过来的。所以李世民这个家伙论起挖墙脚,那绝对是行家。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