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怎么回事?”张氏那日的话还是被叶睐娘听到了心里,吴均如此害她,泥人儿也有三分土性,而且这“陈粮”二字让她想起了前世看过的新闻。
“陈粮?”邦叔眸光一闪,“姑奶奶有路子?那可是门挣钱的买卖,只不过~”
听完自己米粮铺子大掌柜的科普,叶睐娘才知道,古代这储备粮也是大有讲究的,凡粮食支出之权归于仓部,保管及具体收发之权在司农寺。一类叫做诸色仓,为中央重点粮库;二类叫做正仓,为州一级地方管辖的粮库;三类为调节库,又分为和籴仓、义仓及常平仓三种。和籴仓保管由官府出钱按市价向农民收购的粮食;义仓是按田亩、户口等向农民征收的税粮,以“备岁不足”;常平仓的作用在于“均贵贱”,起到以丰补欠的用处。
经过明末之乱又是贫民出身的李自成更是知道粮食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因此广建官仓,积极储备粮食,设置专门官员,负责官仓管理,负责粮食的征收、出纳和籴入粜出等事务。但他又不原看到粮食长年存在仓里多年不动最终化为粉尘,因此规定,如果没有出现大灾大疫或是战乱,这正仓里的粮食是要三年一换的,而换来的就是“陈粮”了。
“我明白了,陈粮自然价钱要比新粮便宜许多,”叶睐娘颔首道,这样的规矩好像现代也有。
“可不是,”邦叔抚掌道,“只是这陈粮也不是随便人家就能买的到的,那要官府里有人才行~”
“我好像听说陈粮不好啊,”叶睐娘想起大米放的年数多了,会因为黄曲霉菌超标而产生致癌物质,对人的身体极有害处。
“也没有什么不好的,”邦叔憨厚的一笑,“到老百姓手里都是好东西,只要能喂饱肚子的都是好东西。”
“看来这里的利是极大的,”叶睐娘沉吟道,“咱们河南一带怕是让吴家给包圆了吧?”
“这才算什么利?吴家图的哪里是这些?”邦叔偷看了一眼东家,考虑着要不要告诉叶睐娘这行内皆知的秘密。
“邦叔,您有什么就告诉我,我出去也不至于被人当傻瓜不是?”叶睐娘示意桃子给邦叔续茶,“侄女久不在洛阳,这铺子里全要仰仗您老呢~”
“唉,反正大家都知道,告诉东家也无妨,”邦叔一拍腿,“这朝廷三年一换粮,说的容易,可下面人谁那么麻烦啊?这陈粮还是陈粮,都一动不动堆在库里,新粮呢,就流到咱们这样的铺子里了,当然,中间的差价自然是吴家和官儿官儿们吞了。”
“邦叔您说慢一些,我想想,”叶睐娘一时没有听明白,半晌才明白过来,这朝廷三年一换,就要低价卖出一部分陈粮,再以时价向百姓购入一部分新粮,补充到各仓里去,这样以来,其实朝廷是要贴补进去一笔银子的,若是官府只拿钱不买粮呢?那这笔银子自然就落下了,“邦叔,那上面不来查么?”新粮陈粮是看的出来的。
“查,当然查,不过来的查也是人不是?只要喂饱了,都是一家人,再说了,也不是一点也不换,朝廷说是三年一换,底下人六年,甚至七八年一换不就行了?这里面水深着呢,只要把火候掌握好,根本发现不了,”邦叔压低声音,“吴家啊,做的就是这种生意,最终换出来的大米,根本就跟白送一样,吴家再将那些米加上些价钱卖出去,可是靠这个发了不少横财。”
“那这样换来换去,最终真正换出来的,其实都是不知道放了多少年的粮了?”叶睐娘有些不敢相信,真真是为了钱,也不怕麻烦,她想想就觉得头疼,尤其是大米放的年数多了,根本就不能吃了。
“那些米都卖给百姓了?”
“是啊?”邦叔让叶睐娘问的有些愣怔,“不卖做什么?就算再贱也是钱啊,架不住粮多~”他踌躇一番才道,“其实咱们与张家交情匪浅,若是上面有路子,这可是块肥肉。”
这个吴均,简直就是草菅人命!“辛苦你了邦叔,这样的生意再赚钱咱们也不能做,那东西会吃死人的,”叶睐娘凝眉道,“您做这一行也半辈子了,认识的人自然极多,这样,您悄悄的打听打听这里面的细节,大概的出入价钱是多少,我有用。”
-----------------------------------------------
陈粮和陈化粮是两回事,陈粮能吃,陈化粮就不行了,只是古代应该没有陈化粮这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