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谋士蒯彻劝齐王韩信造反,韩信不听,后来韩信被杀,刘邦把蒯彻抓来,准备烹死,蒯彻自我辩护说为君尽忠是人臣本分,刘邦便厚赠蒯彻而去。实际上是天下文章两大抄,蒯彻在模仿叔詹,刘邦在冒充姬重耳,连剧情都一模一样,毫无新意。
另外,还有一件特别有趣的事情,就是著名的曹共公姬襄偷窥姬重耳洗澡事件,非常的无礼,让姬重耳恨得咬牙切齿。姬重耳即位后,出兵攻进了曹国都城,生擒姬襄,姬重耳指着姬襄的鼻子一顿臭骂,但也没杀姬襄,说明姬重耳是拎得清轻重的。
姬重耳还有一点要比姬夷吾做得好,就是他能审时度势,不像姬夷吾见着蛋糕就上前大咬一口,也不考虑蛋糕是否有毒。关于姬重耳善于审时度势,最著名的一次事件,就是里克在杀掉奚齐、悼子之后,派人来翟国请姬重耳回晋即位,却遭到了姬重耳的拒绝。
姬重耳不是伯夷叔齐,他同样有政治野心,面对如此诱人的国君宝座,说不动心那是骗人。他之所以拒绝回国即位,除了顾忌到里克的强权地位,还有一个可能,就是姬重耳有可能在“待价而沽”。
姬重耳所在的翟国实力虽然不是特别差,还曾经和姬诡诸派出捉拿姬重耳的军队大打出手,不分胜负,但翟国的实力还没有大到足可以成为姬重耳靠山的程度。姬重耳留在翟国,只是一种过渡,他还在观望形势。
姬夷吾回国即位,姬重耳是知情的,但让姬重耳没有想到的是,姬夷吾刚回国,就把里克干掉了,夺回君权。面对这个局面,难说姬重耳中没有后悔过,自己虽然年纪尚轻,也经不住岁月的无情折磨,万一姬夷吾在位五十年,自己回国的希望就会越来越渺茫。
不过在晋惠公六年,公元前645年,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姬夷吾背信弃义,导致秦国大兵北上,俘虏了姬夷吾,直到三个月后,嬴任好才放姬夷吾回国。
表面上看,这件事情与姬重耳没有关系,但从姬夷吾回国后立刻派人刺杀重耳来看,姬重耳应该对姬夷吾的位子有些想法,让姬夷吾察觉到了姬重耳对自己统治的危险性。否则,姬夷吾在位前六年没有派刺客,偏偏在这个时间对姬重耳动手,这不太可能是一种巧合。?
姬夷吾没有成功刺杀姬重耳,但让姬重耳明显感觉到了留在翟国的危险系数,因为和自己一样,姬夷吾的娘家也在翟国。更为重要的是,姬夷吾的身份是晋侯,位高权重,而姬重耳只是一个寄人篱下的流浪汉,难说翟国不会屈从于姬夷吾的压力,把姬重耳交出去。只要姬重耳落在姬夷吾手上,必死无疑。
不是姬重耳生性多疑,而是人性真实的过于残酷,在利益的诱惑面前,人性是最靠不住的。既然翟国呆不下去了,姬重耳只能另选落脚点,而此时距离姬重耳来到翟国避难,已经十二年了。
谢谢迷城、鼎湖、轰炸机、小马、命运、小茶、科比、57g7、嘉靖、彦哲、小笑、天马对狼的热情支持。快过年了,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希望大家都过一个开开心心的年,无论过去的一年收获如何,心情如何。新的一年,新的开始,在即将来到的蛇年。过年请了对门神,让秦叔宝和尉迟敬德给大家站岗,感觉很威风,呵呵。
先轸的死,与晋襄公有一定关系,但最关键的原因还是先轸在反对释放秦国三将的过程中反应过于激烈,甚至当着襄公的面辱骂襄公之母,并不顾礼仪的吐口水。襄公并没有责怪先轸的元勋重臣,但先轸在事后却感觉非常失礼,觉得对不起襄公,便在箕之战中主动送死,算是向襄公表白了自己的忠诚,真是非常可惜。这是春秋时人的典型心理风格,那时的人们心地非常纯净,所以就出现了宋襄公,先轸,介之推这样看上去很“迂腐”的人,实际上他们并不迂腐,他们只是忠于自己的政治品格和人格。而后世军阀哪管这些?打打杀杀,全不讲理。
姬重耳在位时间很短,比齐桓公在位时间少了好几倍,但晋国的百年霸业却是文公树立起来的。而齐桓的霸业只是昙花一现。晋国确实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强国,这个强不仅在于广度上,更在于深度上,百年不衰之老霸。文公善忍,但有时也会怒气冲天,这样才是真实的人。勾践在受辱时,想的也是复仇。文公有爱有恨,给人的感觉非常真实,不虚...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