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晃一年多了,潘启海杳无音信。
王丽苹从不去胖小姨子小店里买东西,走路都绕开小店走。
偶尔碰到,大路冲天各走各边。
潘启海对儿子也不问,婆婆在这其间也来过一次,是找儿子要点钱,回去购点瓦,将自家的房子漏翻一下。
婆婆开始还认为启海是躲着她,住了两天,看来儿子真不在这里了。婆婆在临走之前,还到村里干部那里,寻问过潘启海的情况,说:“儿子自从出来就没有寄过一分钱回家。”
村支书毫不客气地说:“你儿子是个浪子,同我们这一个比他大好几岁的女人,半年辛苦钱都花在那个女人身上。”说得老太太,脸红一阵,白一阵。
老太太本想找干部说说,让他们来评评理。没有想到儿子是这么一混蛋。
最后村支书说:“没钱呆不下去了才走的,你儿媳没有同他吵嘴,村妇女主任为这事还上门调查过的。”
“也许没面子见父母和乡亲吧,到外去赚大钱去了,赚到钱他一定会回来的。”在一旁民兵营长讲起了风凉话。
知子莫如母,婆婆知道儿子的德性,没想到,到外面还是这个样子的。
因儿子来时,对父母发过誓,一定要好好做事,决不把潘家丢脸。
村干部说了些不好听的话,她腑都气炸了,生了一个不争气的儿子,只得忍着。
尽管是这样,王丽苹以道义的名义给一些钱。
还说:“无论怎样孙子还是她们的孙子。”
婆婆也想带孙子回家,又怕没有能力抚养,孩子都十几岁了,懂得一些事了,只好作罢。
“婆婆,爸爸走了,等我长大了挣钱养你们。”孙子这句话,让婆婆很感动,又说不出的酸楚。一时间老泪纵横。
“婆婆别哭。”孙子用小手擦试婆婆脸上泪水。
“不是哭,婆婆高兴,孙子懂事了,是你妈教育的好。”这是她发自内心说出来的。
“妈你别急,人是一定没有事的,有事就会通知到家的。妈你放心,这些钱不够回头再寄过去。”王丽苹看着风烛残年老人心不忍。
“够了,够了,家里这季茶叶收成还好。”老婆婆这么一说,王丽苹心也放下了。
婆婆也很知趣,没有伸这个腿,过去古里古怪脾气也没有了,这都是岁月磨励的结果。
王丽苹也如实说了:“哥的厂办不下去,也要转行,主要是外面没有了订单,我出得到外重找事做。”
“苦了你娘俩了,我们做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