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商品。而且我们还想在贵国购买更多的茶叶、瓷器和丝绸,希望能继续扩大贸易额,修改协定,以保持两国友好的通商关系。哦,当然,我们前几天还跟贵国的商人们交谈过了,他们很可以做这笔生意。”
虽然用词有点颠三倒四,有些连用词都错了,但意思还是表达清楚了的。
五个字,扩大贸易额。一个广州十三行,满足不了他们的胃口。
外面的声音再一次平息下来,良久之后,才听见康熙缓缓问道:“这是你们的意思?”
“是的。”仍旧是那位带着浓重外国口音的使臣,“这是我们整个商业联盟的意思。”
于是外面便不再说话了。那第三个声音等了片刻,又向他们询问了一些细节,例如他们需要什么别的条件,以及大约需要多少个城市,才能完全容纳他们口中的商品。等到双方都探了探底,才听见康熙缓缓说道:“此事须得交由诸臣议定。”
“但是皇帝陛下……”那个生硬的声音似乎试图打断他的话。
江菱听到这里,便匆匆将梁大总管叫了进来,让他取来笔墨纸砚(这倒是早就备下了的),在一张纸的正反两面各写了几行字,让他带到前面去交给康熙。此时外面的话题已经争论到了皇帝是否应该立刻批准这一协议。又等了片刻之后,才听见康熙轻笑了一声,缓缓说道:
“朕听闻贵国亦有‘议会’一说,但凡政事,都要交由议会商讨,方能通过。朕欲与诸臣商议此事,亦同贵国的议会之说类似。请先回去罢。”
这是纸条上正面写的内容,不过却被康熙稍微加工了一下,使得更为书面化。
那个生硬的声音倒是愣了一下,然后软和了不少,显然这个类比比刚才的更令他满意。
随后康熙又缓缓说道:“不过在离去之前,朕还有另一个问题,想要问一问南洋诸国的使臣。尤其是天竺国。你们与这里相距甚远,中间海路不甚畅通,为何亦会千里迢迢地来到扬州,与朕商议通商之事?你们用作通商的货物,可否透露一二?”
那位据说来自古天竺国的使臣愣了愣,好半天之后,才用更加生硬的话说道:“亲爱的,皇帝,陛下,您,知道,我们拥有,同样精美的,礼物,相信,可以,让您,的,子民,得到,快乐。bytheway,我并不喜欢,和,商人,大交道,所以,我也,并不知道,what's.”
英文。
而且是因为沟通不畅,下意识地用了自己的母语。
江菱暗暗点了点头,心想那就没错了,
英语为母语,印度作为壳子,显然是那个鼎鼎有名,哦不,是名声烂到阴沟里的东印度公司。
至于倾销商品……谁信啊,大不列颠的名声从来就不是倾销商品打响的,而且还是在刚刚结束战争的时候。江菱回忆了一下,发现自己那些少得可怜的历史常识,居然不足以撑起这个时代的大背景,不由稍微有些沮丧。看来她还要找个时间,再回末世翻翻书才行。
正在想着,忽然又听见外面那第三个声音笑道:“原来如此。这便说得通了。皇上,臣以为此事可行,但要管得严些。但不知皇上以为如何?”
康熙在外面揉了揉那张纸条,淡淡地说道:“此事容后再议。”
于是那第三个声音便只能安静下来,等那两个官员按照原路,客客气气地把人送了出去,而且还顺便带走了外间服侍的一些闲杂人等。康熙又叫了几个近臣进来,听了听他们的意见,但仍旧像从前一样,一头雾水,毫无建树。
非是这些近臣们不聪明,事实上他们个个儿都是人精。
但问题是,现在他们所有人,对对方都知之甚少。
康熙捏了捏手心里的小纸团,淡然道:“今日便到这里,你们回去之后,每个人给朕拟个条陈出来,等明日汇在一起,再行商议。京里的条子可发出去了?让他们快些,尽量在半个月之内到扬州,共同商议此事。至于扬州城里的那些,暂时先瞒着,半个字都不要透露。还有,你再去催催,扬州的账目何时才能理清?若要再等,莫不是要等到朕南巡之后么。”
周围的官员们都诺诺地应了。
康熙抬了抬手道:“好了,下去吧,朕想独个儿静一静。”
紧接着官员们便都退下去了。等到他们的背影消失在视线里,康熙才起身离开,回到刚刚的那间小屋子里。江菱仍旧歪靠在椅子上,姿势极其别扭,手里拿着笔和纸,正在勾勾画画着一些什么。康熙也不打扰她,静静地看了好一会儿。
直到江菱终于停笔,才发现了康熙的到来。
“如何?”康熙走到她跟前,弯下腰,低声问道。
在他摊开的手心里,躺着一枚被揉皱的小小纸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