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击破任约后,一路追杀、设伏,将领们也分了不少功劳。
而赵伯超的儿子、侄子,设伏活捉了任约,同样立下大功。
赵伯超戎马几十年,也当了几十年的官,自己捞了不少好处,此次随军出击立下不少功劳,但最关键的是,儿子和侄子立了大功。
没有那个父亲不希望自己儿子有出息、前途一片光明,没有那个长辈不希望小辈能够出头。
所以,得了好处的赵伯超,当然要对李笠各种夸,其他同样得了好处的将领,对李笠当然是笑脸相迎,由衷的佩服。
毕竟,这一路打过来,基本都是李笠出谋划策,用不断地胜利,为诸将不断立功扫清障碍。
这么能打胜仗的年轻人,又不居功自傲,有好处不忘各位老前辈,有军功大家一起分,“喝水不忘挖井人”,各位前辈现在夸夸李笠,那是必须的。
不一会,主帅到,将帅们开始议事。
萧渊藻作为主帅,说了开场白,然后转入正题,如今曲阿新复,需要加强防御,但接下来的仗该怎么打,必须商议清楚。
在场的将领,大多是沙场宿将,对于接下来的仗要怎么打,当然已经有了看法。
但是,看法必然不一致,一番争论是免不了的,于是众人的目光,齐刷刷聚集到李笠身上。
大伙都知道李笠会打仗,鬼点子多,所以,接下来该如何打,还得先让这年轻人先挑开话题。
李笠干咳一声,发表自己的看法:“末将以为,我军当加固曲阿城防,让将士们好好休息,与此同时,请陛下旨意。”
“毕竟,接下来我军是北上增援京口,还是南下救援三吴,全由陛下决定。”
“请陛下旨意?嗯...”萧渊藻沉吟着,随后点点头:这主意不错,真不错,让天子觉得舒心,这才是最重要的。
其他一群官场、战场‘老前辈’,混官场的本事那是炉火纯青,见李笠如此会办事,愈发高兴:
没错,接下来的仗该怎么打,得陛下来指点呀。
不然,将帅在前方只顾打仗,不给陛下以运筹帷幄的机会,陛下会不高兴的。
李笠见老滑头们都赞同自己的意见,又向萧渊藻说:“节下,末将以为,节下得赶紧抽空,到帝陵洒扫一番。”
是洒扫,不是祭拜,这是资格问题(祭),因为只有皇帝才有资格率领群臣祭拜帝陵,李笠很注意用词。
萧渊藻点点头:“嗯,我正有此意,诸位...”
随后看向诸将:“加强戒备,明日,随我洒扫帝陵,当日往返,以防有变。”
“是!”众人应允,对这个主意没有任何意见。
大伙都是官场老手,知道此举的意义不同凡响。
曲阿是帝乡,也是帝陵所在之地,梁文帝萧顺之(追封,为萧衍之父)的陵墓就在曲阿,而梁武帝萧衍也是要下葬曲阿陵区的。
萧渊藻身为宗室长者,收复曲阿之后立刻洒扫帝陵,既符合他的身份,也能给天子长脸,且政治意味深厚:官军收复帝乡了。
将帅洒扫帝陵的消息传到建康,天子会很高兴的,会认为西昌侯不愧宗室长者,而诸位将领,也是为天子着想的忠臣。
萧渊藻看着年轻的李笠,愈发赞赏起来,这个年轻人有能力,知进退,又能收敛锋芒,和同僚搞好关系。
感觉不仅会打仗,还会做官。
有功劳不独占,年纪轻轻,却能和一群宿将谈笑风生,不知道的人见了,还以为这位是各位老前辈的‘世侄’。
他看李笠,越看越顺眼:年轻人,有前途!
却听李笠说:“节下,这洒扫帝陵一事,可不能仓促,得等上几日,多做准备才行呀。”
话音刚落,众人惊讶不已:等几日?敌人近在咫尺,若是得知消息,那还得了?稳妥的办法就是明日立刻去,当日往返,以防有变。
赵伯超琢磨起来:无论北面的京口,还是东南面的晋陵,距离曲阿都很近,万一逆贼探得消息,派骑兵袭击....
想到这里,他悚然动容:不是吧,又要演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