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之前的尧帝,曾派羲仲居于东测定春分、仲春,羲叔居南方测定夏至、仲夏,和仲居西方测定秋分、仲秋,羲和居北测定冬至、仲冬。羲与和加在一起是为“羲和”,测定出一年有366天,再算出闰月,并确定各个季节应该做的事情,就成了历法,所谓夏历是也。
之后,各个朝代不断测量、修正、补充,到秦代有颛顼(zhuanxu)历,汉代有太初历、四分历,二十四节气的内容也逐步加入,农业和百工,依据时节而周期性的工作,就能不违农时、提高效率,百姓则不易生病,牲畜能更好地繁衍,于是中原之民、中原百业才能不断兴盛,远胜同一时代任何国家。
刘洪的牛掰之所以名扬天下,是因为最近一次修改历法。在熹平年间经过激烈争论,最终以刘洪为主、蔡邕等人意见为辅,将四分历进一步完善。
刘洪不仅是大汉当代第一天文学家、第一数学家,也是同时代世界第一天文学家、世界第一数学家。
刘备请刘洪来,第一项大事,是测量和重新规划平城北方的防线,改良平城的瓮城、敌楼;第二项大事,是测量和改良锡和铜的配比,铁加炭成钢的工艺、时间、配比,从而提升武器、铠甲的性能;第三项大事,是制作类似六分仪的航海利器。
。。。
荀攸从白登矿山回来,还未来得及洗去身上的血腥味,就急匆匆前来倾听刘洪讲解,在他看来前三项大事,加起来都没有第四件事一半大。
前些日子,荀攸在分析情报中发现,南匈奴和乌桓人,在高僧支谶师徒、道人于吉等教导下,渐渐放弃萨满教,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信佛教、道教。但是,草原上萨满教依然盛行。
除去传播先后的问题,荀攸得出了一个结论,越是文化落后的族群,越容易相信非自然力量,越是环境恶劣,越是处于困境之中的人,越容易在异像、巫术、宗教等中不可自拔。
鲜卑人与乌桓人一样,帐篷向东开,死去时希望回归东方的赤山,将太阳看做神明,自认是太阳的子弟。神迹、宗教可以给人力量,也可以让人陷入恐惧和慌乱。
如果能够比较准确的测定日食的时间,卡在日食之前发动一场大战,荀攸无法想象其中的美好:天昏地暗,鲜卑成群结队地丢下武器,向东跪下,匍匐在地,陷入恐慌,失去组织。早有准备的汉军则可趁机奠定胜利之机!
前提当然是刘洪能够准确预计日食具体时间。
荀攸:“刘大人,在大部分人看来,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羲和部落的酋长就曾预测的日食与实际时间相差太大,被处罚。但如果说这天下有谁能做到,我相信就一定是您啦!”
刘备转头看了看荀攸,当初他提出这个建议时,刘备真以为他疯了,后世用计算机+天文望远镜才能精确计算出日食,刘备不相信刘洪能够用量角器、眼睛,纸笔、算盘算出来。
刘洪两手一摊:“作战,必须要精确计算到时辰、甚至刻,即使是我也没办法。”
刘备、荀攸、邴原都大叹可惜。
刘洪严肃紧绷的脸色突然露出一个狡黠的笑容:“除非,你们出资给我制作浑天仪!”